七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设计.docx

七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设计教案两篇

第一篇:太阳系组成与天体特征教学设计教案(七年级上册)

一、课题名称

太阳系组成与天体特征(七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让七年级学生(认知目标)能准确说出“八大行星的3类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及彗星(有彗尾、绕日公转)、流星体(岩石碎片、进入大气层成流星)的核心特征”(10次表述对8次,准确率80%),能认读“2个相关概念(‘太阳系、类地行星’)”(认读准确率90%);能独立指出“1个天体分类‘错误案例’(如‘将木星归为类地行星’)”,识别正确率85%以上;(能力目标)能独立完成“‘天体分类卡片’制作任务(在卡片标注天体类型+特征,作品完整率85%)”;能小组合作(4人一组)完成“‘太阳系天体对比’任务(每组对比3种天体特征,填写对比表,任务完成率80%)”;(情感目标)体会“‘太阳系天体的多样性,感受“分类梳理知识的便捷性”’”,减少“对‘天体特征记忆的畏难感’(如觉得‘行星太多记不住’)”,愿意在课后“观察夜空天体(如流星)”,培养“天体分类思维与宇宙探究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太阳系漫游短视频(1分20秒,含八大行星、彗星、流星体动态画面)、八大行星模型(区分大小颜色)、“天体分类卡片”空白模板、“太阳系天体对比表”(每组1张)、彩色笔、“太阳系组成”PPT(含行星分类表、天体特征图);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重点

七年级学生:掌握“太阳系组成与天体特征提质增效的核心”(1.天体分类认知:①能“通过‘视频观察+教材对照’掌握‘分类记忆技巧(‘记“类型+行星+特征:类地小密硬-水金地火、巨行大轻气-木土、远日远冷小-天海,结合教材“行星分类表”记忆’)”,避免“分类混淆(如将火星归为远日行星)”;②能“通过‘模型联想’掌握‘分类与模型关联的方法(‘想“模型中地球小而硬-类地,木星大而色浅-巨行’,结合教材“模型示意图”’)”,避免“关联薄弱(如只记分类,不知对应天体)”;2.天体特征实践:①能“从‘卡片制作+教材引导’掌握‘特征标注要点(‘记“彗星:彗尾+绕日、流星体:岩石+流星,结合教材“天体特征图”,比如教材里“哈雷彗星彗尾背离太阳”’)”,避免“特征遗漏(如漏标彗星彗尾特征)”;②能“‘对比时’准确‘规范操作(‘说“先看天体类型,再填特征”,边说边填对比表’,结合教材‘操作要求’)”,避免“操作随意(如不看教材乱填特征)”;3.分类思维培养:①能“在卡片制作中‘建立“分类让知识更清晰”的认知(‘把天体分类记,比单个记容易多了’)”,避免“态度消极(如觉得‘天体太多没必要分类’)”);教师:用“‘视频情景+模型实践’串联教学,避免纯文字讲解,多通过‘看视频、认模型、做卡片、比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天体认知-分类实践-积极态度’的关联’”,符合七年级学生“需直观刺激、需模型辅助、需分类引导”的学习特点。

五、教学难点

七年级学生:突破“理解‘‘‘“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如‘质量体积小,不能清空轨道周围天体’)’”、“掌握‘‘彗星彗尾方向的判断技巧(如‘彗尾始终背离太阳’)’”;教师:针对薄弱学生,用“冥王星原因卡(贴在黑板旁,标‘冥王星不是行星的原因:1.质量体积小(比月球还小);2.不能清空轨道周围天体(轨道有其他小天体);3.不符合“行星新定义”,例子:教材里“行星定义3条标准”,配冥王星与月球大小对比图’)+彗尾判断卡(标‘彗星彗尾方向技巧:1.彗尾由冰物质受热升华形成;2.太阳风推动彗尾,所以彗尾始终背离太阳(不管彗星向哪运动);3.记住“彗尾追太阳,永远背向跑!”’)”降低难度,多结合“一对一模型指导(帮学判断)、原因案例分析(帮学理解)”。

六、教学方法

太阳系视频导入法(核心方法)、模型演示法(核心方法)、小组合作法(能力培养)、卡片制作法(互动提升)、思维引导法(素养培养)

七、教学过程(45分钟,地理课)

导入:情景激趣,聚焦太阳系(5分钟)

教师操作:播放太阳系漫游短视频(画面:镜头从太阳出发,依次展示水星(小而暗)、金星(亮白)、地球(蓝色)、火星(红色)、木星(大而带条纹)、土星(有光环)、天王星(淡蓝)、海王星(深蓝),随后出现带长尾的哈雷彗星、划过夜空的流星),暂停后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看到了哪些围绕太阳转的天体?它们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有大小不同的行星,还有带尾巴的彗星’)今天咱们就探

文档评论(0)

书海亦覆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书海亦覆舟书海亦覆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