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4课时大气受热过程(重难课时);提能点一透析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基础精梳】;(1)两个来源。
(2)两大过程。;(3)两大作用。;[点拨]白天也有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点左右。;【典例精析】
(2024·安徽选择考)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2)观测期间该地 ()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该时段可能为 ()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思维路径】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第(3)题,思路分析如下:
【尝试作答】(1)B,(2)D,(3)B。?;【重难精讲】
1.大气的保温作用:
(1)三个前提:①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大气层照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地面通过长波辐射损失热量,使地面降温;③大气吸收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而保存热量。
(2)一个实质: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一种过程:大气逆辐射是一种过程,大气保温是结果,而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的一种通俗说法,是一种污染结果。;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三个主要因素:;【考向精练】
气象景观雨幡即云层底部形成丝缕状悬垂物,如同挂在云朵下的幕布。因其梦幻的造型深受气象摄影师的追捧,其每一缕“丝”都是雨滴下落时因空气干燥,在未落地前便已快速蒸发而形成。如图为雨幡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摄影师追捧的雨幡 ()
A.多分布于海洋上空 B.位于大气平流层
C.多出现在晴朗天气 D.属于干洁空气
2.导致雨滴“未及地”的热量,其根本来源于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材料“雨滴下落时因空气干燥”可知雨幡形成于空气干燥地区或空气干燥的时间,因此多出现在晴朗天气,C正确;海洋上空水汽充足,不符合空气干燥的条件,A错误;大气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少有天气变化,B错误;由材料可知雨幡属于一种降水现象,不属于干洁空气,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雨滴由于蒸发快速而未落地,其根本来源于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能量根本上都来自太阳辐射。;提能点二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典例精析】
(2023·广东选择考)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1)(2)题。;(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思维路径】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尝试作答】(1)A,(2)C?;【重难精讲】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趋利措施。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
②果园中铺砂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地温。;(2)避害措施。;【考向精练】
(2025·漳州模拟)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地的冬暖式大棚示意图,后墙与侧墙皆为土墙。完成1、2题。
1.侧墙与后墙夹角设计达100°而非垂直,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种植空间 B.延长光照时间
C.节约建筑材料 D.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答题规范 3 气候特征描述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第16课时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三节 第17课时 锋与天气(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三节 第18课时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锋面气旋)(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9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四节 第20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五节 第21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五节 第22课时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拓展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3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基础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5课时 逆温(拓展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 旅游行业旅游电商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0).docx
- 绿色制造产业智能制造分析报告:2025年应用现状与未来十年发展趋势.docx
- 编童话故事三年级作文(精选51篇).docx
- 2025至2030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与战略报告.docx
- 2025年高端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洞察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电子技术在微创手术设备中的应用与创新报告.docx
- 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数据优化与智能调度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科学六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