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杜甫《阁夜》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阁夜》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阁夜》

杜甫?唐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字词详细注释

岁暮阴阳催短景:岁暮指冬季年末,大历元年(766)冬;阴阳指日月交替;短景即短日,冬季白昼渐短,催字拟人化,写时光紧迫如被催促,暗含岁月流逝的焦虑。

天涯霜雪霁寒宵:天涯指夔州(今重庆奉节),诗人视之为天涯漂泊之地;霁指雨雪停止,霜雪过后的寒夜格外清冷,寒宵既写天气,又喻心境。

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指黎明前(凌晨3-5点),军中报时信号;鼓角为古代军中号令工具,声悲壮既写军声凄凉,又暗示战事紧张,此时蜀中军阀混战正酣。

三峡星河影动摇: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夔州地处瞿塘峡口;星河倒影随江波动荡,既写实景,又隐喻时局动荡,古人认为星辰动摇主兵乱(《天官书注》)。

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哭指荒野中的哭声,非指家中哭丧;战伐特指蜀中崔旰、郭英乂等军阀混战,千家极言受难之众,哭声因战乱而四起。

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指当地少数民族歌谣,夔州为多民族杂居之地;渔樵指渔民樵夫,他们的歌声与千家野哭形成对比,展现战乱中的复杂世相。

卧龙跃马终黄土:卧龙指诸葛亮,曾治蜀;跃马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典,指西汉末割据蜀地的公孙述;二人无论贤愚忠逆,最终都化为黄土,暗含历史无常之叹。

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指亲友存亡,此时李白、严武等好友相继离世;音书指书信往来,因战乱而断绝;漫意为任凭,写诗人在孤独中坦然承受的无奈。

三、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一)夔州时期的生命困境

杜甫(712-770)创作《阁夜》时已55岁,处于人生最后五年的漂泊期。经历安史之乱的颠沛后,他于766年移居夔州,本想暂获安宁,却陷入三重困境:蜀中军阀崔旰与郭英乂的连年混战波及夔州,吐蕃频繁侵袭蜀地西部(同年《黄草》诗记闻道松州已被围),构成政治困境;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离世,使他失去情感依托,形成情感困境;自身贫病交加,耳聋加剧且肺病缠身,面临生存困境。

这座长江边的荒僻山城,既是他的避难所,又是观察时代苦难的窗口。西阁作为他夜宿之所,既是物理空间,更是他抚今追昔的精神场域——阁外是战乱不息的现实,阁内是诗人忧国伤时的沉思。

(二)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境

大历元年冬夜,霜雪初霁,杜甫在西阁中彻夜未眠。黎明前的鼓角声打破寂静,那是驻军传递的信号,却在诗人听来格外悲壮;窗外三峡倒映的星河随波晃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动荡不安。远处荒野传来千家恸哭,那是战乱中丧生者的哀悼;而少数民族渔樵的歌声隐约响起,又展现着苦难中顽强延续的生活气息。

这种视听交织的冬夜见闻,触发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感慨:从眼前战乱想到诸葛亮治蜀的清明与公孙述割据的纷乱,最终领悟到无论贤愚都难免归于黄土的终极命运,而个人的孤独寂寞在时代苦难面前,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四、相关知识梳理

(一)通体对仗的律诗典范

《阁夜》是杜甫通体对仗的七律代表作,其格律严谨性备受推崇:

联次

对仗分析

艺术效果

首联

岁暮阴阳vs天涯霜雪(时间对空间)催短景vs霁寒宵(动作对状态)

开篇即形成时空压迫感,催字动感强烈

颔联

五更vs三峡(时间对空间)鼓角vs星河(人文对自然)声悲壮vs影动摇(听觉对视觉)

声色交织,将战乱氛围具象化

颈联

野哭vs夷歌(悲声对俗乐)千家vs数处(多数对少数)闻战伐vs起渔樵(被动对主动)

对比鲜明,展现战乱下的多元世相

尾联

卧龙vs跃马(贤对愚)终黄土vs漫寂寥(结果对状态)

以历史对照现实,深化苍凉感

明代胡应麟赞其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这种格律与情感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学诗的典范。

(二)意象的跨诗对比

杜甫诗中的星河与鼓角意象各有深意,通过对比可加深理解:

意象

《阁夜》中的表现

其他诗作中的呼应

共同内涵

星河

三峡星河影动摇(动荡不安)

《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孤寂辽阔)

以天象喻人世,寄托复杂心境

鼓角

五更鼓角声悲壮(战争信号)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战乱阻隔)

以军声写战乱,暗含忧国之情

野哭

千家闻战伐(群体悲声)

《春望》感时花溅泪(个体感伤)

以哭声写苦难,体现民胞情怀

这种意象的延续与变化,展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一致性。

(三)历史背景的时空关联

尾联涉及的历史人物与夔州地理密切相关:

人物

历史背景

夔州遗迹

诗人用意

卧龙(诸葛亮)

三国时治蜀,兴利除弊

西郊武侯庙

代表贤明政治的理想

跃马(公孙述)

西汉末割据称帝,战乱不休

城东白帝祠

代表分裂割据的现实

二人遗迹都在夔州城郊,诗人夜望古迹,自然由眼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