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赏练----米芾诗歌(含解析).docxVIP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赏练----米芾诗歌(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赏练----米芾诗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中秋登海岱楼①

北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②。

天上若无修月户③,桂枝撑损向西轮④。

【注释】①海岱楼,在淮河入海处。此诗作于米芾任涟水军使期间。中秋之夜,米芾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之路,提笔写下此诗。②蚌珍:河蚌里的珍珠。③修月户:指神话传说中“吴刚伐桂”的典故。④向西轮:指向西运行的月亮。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的画面。

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与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着加以分析。

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海楼

米芾①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③催红日,无事沧州④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①米芾[fú],北宋书法家、画家。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这首诗是米芾晚年寓居镇江时所作。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口。③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④沧州: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韵脚分别是“连”、“前”、“烟”、“然”,押ān韵。

B.该诗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为下联登临纵目作铺垫。

C.颔联句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D.这首诗以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低沉而又伤感的情绪。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垂虹亭①

米芾

断天一叶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③,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释]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②洞庭:此乃太湖之别名,非湖南省之洞庭湖。③桑苎:代指广植桑苎的家乡。

本诗最后一句“垂虹秋色满江南”一句中“满”字用得好,为什么?

“断天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①,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②。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③枕卧江流。

【注释】①醽醁(línglù):美酒名。②金瓯(ōu):盛酒器。③欹(qī):斜绮,斜靠。

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词牌相同,都是“水调歌头”,题材也相同,都是中秋赏月。

B.【甲】词开篇先写望月的视觉,因之而“把酒问青天”,显示了词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乙】词开篇先写秋之声的听觉,表达对晚来秋意的感受,以“不学宋玉解悲愁”表现出词人旷逸豪宕的襟怀。

D.两首词都表现了词人的“醉”,但醉得有别:【甲】词,词人“把酒”而“大醉”,有对宦途险恶的体验,而没有怀念手足的真情。【乙】词,词人“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体现的是词人开怀痛饮的忘我境界和超尘脱俗的襟怀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