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与苏东坡文化故事教学用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印与苏东坡文化故事教学用稿

好的,作为一名资深文章作者,我很乐意为您撰写这份关于佛印与苏东坡文化故事的教学用稿。这份讲稿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交游佳话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涵与人生智慧。

佛印与苏东坡文化故事教学用稿:禅心与文心的相映成趣

引言:一段千古流传的方外之交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苏轼)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不仅是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宦海沉浮、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为后人所敬仰。而在苏东坡的生命中,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他不是朝中同僚,也非文坛宿将,而是一位方外之人——佛印禅师。佛印与苏东坡的交往,充满了禅机妙趣、智慧碰撞与深厚情谊,他们的故事穿越千年,至今读来仍令人莞尔,引人深思。本节课,我们便一同走进这段佳话,品味其中的文化韵味与人生哲理。

一、人物剪影:东坡居士与佛印禅师

在进入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简要认识一下这两位主角。

1.苏东坡(1037年-1101年):

*身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性格:才华横溢,性情旷达,幽默风趣,虽屡遭贬谪,却能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泰然处之。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均有涉猎,晚年尤喜佛理,常与僧人交往。

*特点:其诗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于日常琐事中见哲理,于困顿逆境中显乐观。

2.佛印禅师(1032年-1098年):

*身份:北宋云门宗名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佛印是其号。

*性格:学识渊博,精通佛理,且为人洒脱,机智幽默,不拘小节。他与苏东坡、黄庭坚等文人雅士交往密切,以其智慧与风趣赢得了士大夫阶层的尊重。

*特点:作为禅师,他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点化世人,其禅语机锋往往一针见血,引人顿悟。

二、传世佳话:几则经典故事的品读与解析

佛印与苏东坡之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很多,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禅理。我们选取几则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品读。

(一)“心中有佛”:境界的观照

故事梗概:

一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答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十分得意。佛印反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坐在这里又像什么呢?”苏东坡想打趣一下佛印,便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

苏东坡自以为占了上风,回家后便得意地将此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后,却摇了摇头说:“哥哥,你输了。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牛粪,所以看禅师才如牛粪啊。”苏东坡闻言,恍然大悟,羞愧不已。

教学解析与思考:

1.核心寓意:此故事的核心在于“境由心生”。一个人内心的境界与修养,决定了他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佛印心中有佛性,故所见皆佛;苏东坡一时起了戏谑之心,心不净则所见亦不净。

2.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如何理解“心中有佛,所见皆佛”这句话?它仅仅是指宗教信仰吗?(可引申至内心的善良、宽容、积极等美好品质)

*这个故事对我们日常与人相处、看待事物有何启示?(提醒学生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以积极、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

*苏东坡的“羞愧”体现了他怎样的品格?(勇于自省,知错能改)

(二)“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机锋与性情

故事梗概:

苏东坡在黄州时,参禅颇有心得。一日,他作了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偈中,“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外界因素,苏东坡认为自己已能不为这八种“风”所动,达到了相当的禅定境界。他对此诗颇为自得,便派书童乘船过江,将诗偈送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品鉴。

佛印禅师看后,在诗稿上批了“放屁”二字,便让书童带回。苏东坡见批语如此不堪,顿时火冒三丈,立即乘船过江,要找佛印理论。

佛印早已在寺门口等候,见苏东坡怒气冲冲而来,便哈哈大笑道:“学士,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一个‘屁’字就把你吹过江来了呢?”苏东坡闻言,顿时语塞,随即也明白了佛印的用意,不禁哑然失笑。

教学解析与思考:

1.核心寓意:此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佛印禅师的机锋锐利和苏东坡的真性情。苏东坡虽有向佛之心,也自认为境界颇高,但在面对“放屁”这样的讥刺时,仍未能做到真正的“八风吹不动”,暴露出其修行功夫尚欠火候。佛印的“一屁过江来”,正是点醒他不可执着于自我的“悟境”,修行贵在实践与心性的真正超脱。

2.引导学生思考:

*“八风吹不动”是一种怎样的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完全做到吗?(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种修行目标,鼓励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佛印禅师为何要用“放屁”这样粗俗的字眼来回应?他的用意何在?(体会禅师的“当头棒喝”式教学,旨在打破苏东坡的我执与傲慢)

*这个故事中的苏东坡,与你印象中的“豁达”形象是否有冲突?如何理解这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合肥离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40104MA8NE3M66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