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docVIP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__________),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文我也懂。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________???亡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2)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

(3)嗟!来食?(______)?(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

(4)以至于斯也?(______)?(6)可去?(______)

(7)其谢也?(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嗟!来食!

______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②及中表③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④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⑤。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

(注释)①孔文举:东汉的孔融。②清称:有名誉。③中表:指的是亲戚。④伯阳:老子的号。⑤奕世:世世代代。⑥了了:聪明。⑦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

[2]既通,前坐。(?)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

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

文档评论(0)

192****05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