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陋室铭》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陋室铭》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陋室铭》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9.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52.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

【答案】49.B50.(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51.C52.①开头以山水比喻引入,使文章不显得突兀;②末尾引用古人话语结尾,意味无穷;③中间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④文末引用孔子“何陋之有”的言论,暗含“君子居之”的含义,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解析】49.本题考查词义理解。

A.“有仙则名”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出名。而“名之者谁”意为:给它起名的是谁。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选项理解有误;

C.“谈笑有鸿儒”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儒”旧指读书人,所以“鸿儒”在这里指博学的人。选项中“‘鸿儒’是指当官的人”有误;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素”在文言文中可指不加修饰的,故“素琴”意为“不加装饰的琴”。选项“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理解有误;

故选B。

5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

(2)句重点词:丝竹:指弦乐器与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使……劳累。

5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其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即指“陋室”,而“仙”与“龙”指的是美好的品德。选项中“以‘仙’‘龙’比陋室”有误;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及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文中并未突显作者的杰出才能,选项理解有误;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选项中“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理解有误;

故选C。

5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探究。解答此题,抓住链接材料中关于“铭”的特点的叙述,联系本文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叙述即可。

根据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在开头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德馨,引入自然,不显突兀;

阅读文章可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陋室周围环境景色的描写,淡雅素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屋主人交往人物不俗;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