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docVIP

牡丹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丹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jī)依诘(jié)问恬(tián)静潸(shān)然泪下

B.纨(wán)绔恸(tòng)哭残羹(gēng)冷炙斑驳(bó)陆离

C.潺(chán)湲恻(cè)隐呆(dāi)板纨(wán)绔子弟

D.匀称(chèn)消弭(mǐ)诓(kuāng)骗鲜(xiān)为人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气慨斑驳陆离锲而不舍锲而不舍

B.纨绔残羹冷炙鲜为人知消声匿迹

C.恬静恻隐之心再接再励天衣无缝

D.羁依潸然泪下错落有致按步就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歹徒的威胁,他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临危不惧。

B.他的画技出神入化,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C.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殚精竭虑,熬费苦心。

D.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让人匪夷所思,回味无穷。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篇目。

B.《故乡》的作者是沈从文,小说描写了“我”回到故乡后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

5.默写(10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共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缘溪行:(2)仿佛若有光:(3)悉如外人:(4)无论魏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文中描写桃花源中生活景象的句子是哪些?请用原文回答。(3分)

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0~13题。(共18分)

那树

王鼎钧

那树在村边,靠近公路。不知是哪一年栽的,只知它年岁比我大。我到村里时,它已亭亭如盖,枝叶蔽日,浓荫覆盖了半个院子。那时它就站在那里,后来我走,后来我回,它总在那里。

我走的那年,树也老了。几场大风,枝干枯槁,叶落得比往年早,落得比往年多。它站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巫师,对着天空伸着干枯的手。村里人说,它活不了多少年了。我听了,心里怅惘。树会死么?它站了那么多年,还会死么?

我回的那年,树果然死了。不是在风雨中倒下,而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那是一个伐树的队伍,拿着斧头、锯子,像一群凶神恶煞。树没有挣扎,没有哀鸣,它就那样站着,任他们砍伐。我站在远处,看着它一点点缩小,一点点变形,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难受。他们把它砍成了木板,运走了。院子空了,阳光照进来,热辣辣的。

我常想,那树为什么不像别的树一样,在风雨中先倒下,或者发出悲鸣,或者挣扎着求生?它为什么不跑?它知道要被砍伐吗?或者它根本不在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站在那里,几百年了,看尽了人间的沧桑,它把人间的悲欢离合都看作了过眼云烟。它沉默,它无言,它只是站着,直到最后。

那树走了,留下一片空地。我常常站在那里,望着天空,想起那树。我想,那树或许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就像那树一样,站在那里,不言不语,默默地承受着风雨的洗礼,直到最后。

10.文中多次写到“那树”,有什么作用?(4分)

11.第4段中,作者用“沉默

文档评论(0)

Yan0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