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历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瘦西湖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由于杭州西湖名气太大,以致各地竞相模仿,只要自己的城市西边有一汪清水,便就叫做“西湖”。据说清代乾隆年间,全国有三十六处“西湖”。然而,却有一处西湖名字叫得特别,这就是扬州的瘦西湖。瘦西湖也是扬州古城西边的一条河,历史上曾被叫做“炮山河”“保障湖”。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扬州鼓吹词》

江苏扬州的蜀冈是大别山的余脉,已有几万年历史。两千年前,它是长江北岸的岸线。后来由于长江泥沙的沉积,扬州蜀冈以南的江滩变成陆地,并逐渐南移,形成了现在长江北岸的平原。瘦西湖最早是在长江南移过程中留下的泻湖,后来成了河道。古时候蜀冈上植被茂盛,雨量充沛,瘦西湖是蜀冈之水流向长江的自然河。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书面文字记载,是清初著名文人吴绮的《扬州鼓吹词》。该书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可见,瘦西湖之名康熙初年已经出现。乾隆二十二年(1757),钱塘诗人汪沆来扬州参与红桥修禊,作《红桥秋禊词,同闵莲峰、王载扬、齐次风作》三首,其一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由此,瘦西湖之名正式进入大众传媒的视野。

瘦西湖,扬州文化朝圣的水上通道

瘦西湖风景区的形成,还与平山堂有着密切关系。

平山堂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为官扬州时所建。欧阳修到扬州任上的日期是庆历八年(1048)二月二十二日,到任之初,人生地疏,公务繁剧,但他以在滁州推行宽简之治的经验,很快就把喧噪的扬州衙署治理得如同僧舍一般宁静,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欧公将事“十减五六”。欧阳修在扬州工作不到一年便因身体原因请求调到颍州,但他留下的平山堂却一直为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而向往与朝拜。

因为扬州是连接运河与长江的漕运枢纽,又是“动关国计”的盐业集散地。所以,康乾两代君主南巡,扬州是极其重要的站点。扬州既有康熙行宫,又有乾隆行宫,祖孙两代12次南巡,有11次驻跸扬州。两处行宫,一在高旻寺,一在天宁寺。他们去平山堂拜谒欧苏,往往乘龙舟,走水路,瘦西湖就成了必经之地。进入乾隆朝之后,扬州的富商们为了博取圣上欢心,更在龙舟经过的水道两岸,争相造园,挥洒万金。且设计精巧,各得奇妙,使得造园的风气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今之湖上园林中,西园曲水、虹桥修禊、小金山、五亭桥、熙春台等多数景点,均修建于乾隆年间。瘦西湖终于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繁盛景观。

瘦西湖,西湖瘦了也风情的文化心态

虽然瘦西湖之名在乾隆时代已见诸诗文,但却没有得到文人雅士的广泛认可,纵览当时留传下来的、与今天瘦西湖-蜀冈风景区有关的诗词歌赋,鲜有用“瘦西湖”之名的。乾、嘉之后诸朝,包括《扬州画舫录》在内的诸多地方文献中亦未采纳“瘦西湖”之名。直到晚清,“瘦西湖”之名才逐渐被扬州人接受,并在一些著述中出现。

考察瘦西湖之名的来龙去脉,忽然触及到扬州历史文化中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即扬州人的群体心态。朱自清先生曾很直率地说:“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与虚气。”康乾盛世时的扬州,是扬州发展史上第三个鼎盛时期。遥想当时,那些耀武扬威的盐运使们,那些“把银子花得如淌水似的”盐商们,还有那些尽管囊中羞涩,但却自我感觉良好的扬州文人墨客们,如何能接受一个“瘦”字呢!当朝的皇帝都说“扬州盐商实力之伟哉,朕不如也。”

当康乾盛世谢幕而去,中国历史的车轮,犹如陡坡滑行,急速而下。波澜不惊的河水摇碎了文人雅士的扬州梦。运河淤塞了,漕运改道了,盐政改制了,京沪铁路撇下扬州直奔了上海,本是黄金水道、历史上曾给扬州带来过无数财富的长江,此时却成了阻断扬州人走向现代的天堑!扬州,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沉寂。面对着扬州一天天衰落下去,生活在这个已沦落成江北小城的扬州人,突然觉得“瘦西湖”这个名字很好!于是瘦西湖之名,悄然地、渐渐地、频繁地出现在扬州文人的诗文中,并且赋予它诗情画意般的注解。

其实,即便扬州人后来不得已接纳了“瘦西湖”之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名称也仍然只是出现在游人的口头上,文人的诗书中。1950年,扬州部分私家园林被收归公有,今瘦西湖南大门里的叶园和徐园等被改造成为“劳动公园”。直到1957年7月1日,原扬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劳动公园正式命名为“瘦西湖公园”,并且在当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园仪式。

1974年10月,瘦西湖将原先的竹木门楼改建成具有中国园林风格的砖木结构门楼,并延请著名书法家、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孙龙父先生书写了瘦西湖匾牌。至此,在扬州西郊水面上漂荡了近两个世纪之久的“瘦西湖”之名,才真正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立命之所!

瘦西湖,送客迎宾总尽情的城市名片

修整开放之后的瘦西湖以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吸引了众多游客。尤其是中国园林界的专家学者,特别喜欢往扬州跑。大名鼎鼎的风景园林学术泰斗陈从周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多次来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