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跟踪练习-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pdfVIP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跟踪练习-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跟踪练习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I.关于声音的传播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度比小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度快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度为340m/s

C.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度不一样

2.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度为5200米每秒、15OD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

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

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A.4次B.3次C.2次D.1次

3.在北京天坛天心石上讲话,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这是因为()

A.讲话时没有障碍物,觉得特别洪亮

B.天坛特别安静,讲话时觉得特别洪亮

C.讲话时天心石发生振动,使声音变得洪亮

D.讲话时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加强了原声

4.我们听至『开始答题”的铃声,主要传播介质是()

A.空气B.墙壁C.电线D.真空

5.贵州省盘州市水塘镇丹酸山上的护国寺,始建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佛教界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

周末,同学们结伴前去游玩。在敲响寺内一口大铁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铁钟撞击后,大铁钟

“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B.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6.如图是“会唱歌的棒棒糖,内装有微型音乐播放器,按下开关后,可以听到棒棒糖发出微弱的音

乐声,把它含在口中,听到的音乐声更大,原因是()

A.音乐声传播度变慢B.播放器振动频率变大

C.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D.固体传声的效果更好

7.如图是科技进校园活动中某同学体验无皮鼓的情景。参与者只要用手在无皮鼓空虚的鼓面上敲击

儿下,就能听到铿锵激昂的鼓声,下列关于无皮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皮鼓的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无皮鼓的鼓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C.无皮鼓鼓声的传播度与空气温度无关

D.参与者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8.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考后认为既可能与话筒、功放的设施有关,

也可能与喇叭音箱设立的位置有关。如图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mx70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

两个音箱Si和S2,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选的中点)

有两处声音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C.丙和丁D.甲和丙

9.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

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

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0.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

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xlO-3s。已知感应

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猫猫网络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及文档服务!

认证主体遵化市龙源小区猫猫网络技术服务部(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281MAE3KL941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