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4
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
学习目标:
1、熟悉文言文中考考点
2、掌握文言文答题思路与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一)熟悉中考考纲要求:
1、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3、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
4、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二)回顾考题,归纳题型
2009年南通市中考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①朕不与迁官②良久不止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
3.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帝竟从其请。②左右皆震恐。
5.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2010年南通市中考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拥被覆双足(2)妹何托焉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毕陈左右()(2)儿怠,则少加夏楚()
(3)至夜分()(4)诸姨尝谓母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令铨坐膝下读之。译文:
(2)铨张目视母面。译文:
4.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分)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5.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主要题型
1、划分节奏2、解释加点字3、句子的翻译4、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一)、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1.主语和谓语之间一定要停顿.
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例:狼不敢前.
2.动词与所带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例:衔远山,吞长江.例:望西都,意踌躇.
3.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今一古二词之间应停顿。
例:今天下三分例:乡邻之生日蹙
5.句首发语词后或总领性词后应停顿.
例:若夫霪雨霏霏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二)、如何正确解释词语
1、迁移法:借助知识储备,就考查的词联想已学过的相同的词的意思加以解答。(以2009年中考为例)
如:帝怒形于色()
①征于色,发于声;②色愈恭;③不动声色
2、选择法:在运用迁移法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加以解答。(主要解答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
如:帝素嫌其人()
①又留蚊于素帐中;②吴广素爱人
又如:良久不去()
①日初出去人近;②去国怀乡
3、推断法:借助知识储备,再结合上下文,推断出某个词
的意思。
如:外间百姓正望雨()
①看②盼望③远望
4、归纳法:归纳词语的不同意思和用法,结合语境正确作答。(主要解答虚词)
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以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①表目的,用来。
“以伤先帝之明”②表结果,以致。
“咨臣以当事之事”。③用,拿。
“而吾以捕蛇独存”。④因为。
“今以蒋氏观之”。⑤根据。
“得而腊之以为饵”⑥把。
“以君之力。⑦凭、靠。
友情提醒
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虚词:之、而、以、于、其、为
第二课时
(三)如何正确翻译句子
文言基本句式:
初中古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下面试举例说明。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