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
第五课时单元重难点突破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板块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入: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揭示课题《青山不老》,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资料链接
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整体生态环境处于极度脆弱状态。过去几十年伴随着该地区农村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滥采、滥垦、滥砍、滥牧等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植被损坏、地表裸露,长期的人类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叠加,使土地沙漠化成为晋西北严重的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我国晋西北地区比较陌生,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晋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将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与晋西北地区的情况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阅读期待。)
板块二: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任务一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2)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
汇报交流
①交流第1自然段内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预设:第1自然段是作者对奇迹的印象,其中“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是一个比喻句,这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这山沟里绿色的赞美。
②交流第4自然段内容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预设:通过“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十五年”可以看出时间长,“三千七百亩”可以看出面积大。板书:时间长、面积大
提出问题: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想一想:三千七百亩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
根据自己学校的面积进行计算。
③交流第5自然段内容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预设1:通过“如臂如股”“劲挺”“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可以看出树的勇敢与坚强。
预设2:通过“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对植树造林的热爱、坚守与奉献。
2.任务二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
汇报交流
预设1:山沟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自古以来,这里的环境一直十分险恶、可怕。引用记载,具有说服力。板书:大环境:险恶、可怕
预设2:院子的小环境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俭朴、单调。板书:小环境:俭朴、单调
(2)提出问题:在老人种树的十五年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预设1:当年他组织治理这条沟的七位老汉,已有五人离世。
预设2:老人的老伴儿也过世了。
预设3: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3.任务三
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预设1:“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品质;“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青山不老”还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板书:青山不老
总结:本文先讲述奇迹,然后陈述环境,最后说明了“青山不老”的感悟,表达了对种树老人的崇高的赞美。板书:讲述奇迹陈述环境说明感悟崇高的赞美
板块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本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六单元 第3课时 重点讲练(一)(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2课时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7课时 读《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8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9课时 习作课(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5课时 单元重难点突破(一)(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基础大闯关(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重点讲练(二)(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6课时 单元重难点突破(二)(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重点讲练(二)(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