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5
范浦红
诗歌表达技巧包括
修辞手法
01
表达方式
03
表现手法
02
结构技巧
04
结构技巧
04
诗歌结构技巧
铺垫
伏笔照应
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起承转合
层层深入
过渡
总领下文
以景结情
意象组合
抑扬结合
此系列知识点同样适用于现代文阅读答题
1.铺垫
效果
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概念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的开篇描绘出()的景象,为下文写()作铺垫。
十五的夜晚明朗素洁
秋思
2.伏笔与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效果: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相应,“身老沧州”与()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此诗运用了()的结构技巧。句子里()乃一小事;以此立意,反映(),此乃大事。
以小见大二乔命运三国之争、东吴霸业
4.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句处于诗歌结尾,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5.开门见山
指诗歌从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阖。
6.总领下文
严格来说,“总领下文”是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首诗的标题,或开头的一句诗,或诗中的某个字,经常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如南宋宫廷乐师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7.承上启下(过渡)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相聚;“散”字下启“送别”。更能突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8.层层深入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概括每联+术语+效果分析
9.起承转合
《和尚担枷》的故事
削发还犯法(起)
出家又带枷(承)
东方红日出(转)
板上晒冬瓜(合)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承”在“起”后,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用
“起”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对后面的“体物写志”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从内容上说,“合”句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以下也属结构技巧范畴,前面详细讲过,此不赘述
10.以景结情
11.意象组合
12.抑扬关系
13.重章叠句(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