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1.梳理文章时间线,体会传记中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的妙处。
2.分析文中体现南仁东精神品质的关键语句,形成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3.体会南仁东坚持理想、艰苦奋斗等精神,激发对科学家的敬仰,培养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体现南仁东精神品质的关键语句,形成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南仁东坚持理想、艰苦奋斗等精神,激发对科学家的敬仰,培养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当夜幕降临,繁星闪烁,你可曾仰望那浩瀚夜空?在遥远星河中,有一颗名为“南仁东星”的星星。它不仅是苍穹中的光点,更是一位科学家毕生心血的见证。今天,让我们了解南仁东的故事,探寻这颗星星背后的传奇。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王宏甲,当代作家,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全军新作品一等奖等。
2.背景链接
“中国天眼”(FAST)是我国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由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启用。王宏甲深入南仁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进行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本书通过梳理和回顾南仁东的一生,特别是他经22年的奋斗建成“中国天眼”的光荣事迹,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掌握生字
潜质(qián)尴尬(ɡānɡà)
筛选(shāi) 篝火(gōu)
目睹(dǔ) 瞠目结舌(chēng)
热泪盈眶(yíng) 朝气蓬勃(péng)
2.生词注释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神色、态度)不自然。
潜质:潜在的素质。
目睹:亲眼看到。
严丝合缝: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热泪盈眶:激动的泪水充满眼眶,形容心情非常激动。
一览无余:形容一下子把眼前事物全部收入眼底;也用以形容事物平淡无奇,不值得回味。
朝气蓬勃:形容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南仁东的经历的,本文是围绕什么事件来展开叙述的。
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南仁东的经历。本文主要围绕建设“中国天眼”来展开叙述南仁东的人生轨迹和科研经历。
2.文章选取了南仁东人生中多个重要阶段,请你概括各阶段的主要事件。
童年时期:少年时常仰望星空,追问有关星星的问题。
学生时代:受老师启发立志,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通化市无线电厂工作时期:起初做零件出废品,深刻理解“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参与新产品研发、生产,树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信念。
研究生与天文学研究初期: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重拾儿时仰望星空的记忆;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多国提议建设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建议中国科学院争取将其建在中国。
决心自主建造“中国天眼”时期:面对质疑,坚持“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南仁东团队项目2007年获国家立项批复。
“中国天眼”建设时期:2011年工程正式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肺癌晚期,手术后仍心系工程,2015年见证馈源舱升空。
“中国天眼”落成前后:启用前一天南仁东坚持独自去看建成的“天眼”。
后续:2017年南仁东去世,2018年天上有了“南仁东星”。
(四)研读课文,把握形象
1.文章为什么要写南仁东早年的经历?
明确:①早年经历为南仁东后来的经历奠定了基础。童年时对星空的好奇,成为他投身天文学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初三受老师启发立志,展现出他有志向、能奋进的品质,为之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拼搏埋下伏笔。②在通化市无线电厂的工作经历,锻炼了他的实践能力,磨炼了他面对困难的意志,为后来承担“中国天眼”这样艰巨的科研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力量。
2.文章第12、13段描绘艰险的环境有何作用?
明确:贵州大山深处艰险的环境,展现出南仁东在选址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困难,衬托出他坚韧不拔、勇于探索、为了科学事业不顾个人艰辛的品质,也强调了脚踏实地、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3.你从文中读到一个怎样的南仁东形象?
明确:(1)充满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童年时对星空充满好奇,对未知世界充满强烈探索欲望。
(2)志向远大、无私奉献。受老师启发后立志为国家作贡献,之后在科研道路上始终以国家天文学发展为己任,将一生心血都倾注在“中国天眼”项目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3)坚韧不拔、不畏艰难。面对贵州大山深处的艰险环境,十余年坚持实地考察;患病后仍心系工程,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