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水城古镇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0年的历史的贵州水城古镇简介

水城古镇是“水城县老城区”的代名词,是广大市民群众乡愁记忆的源头。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老城,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已逾280年的历史,古瓦房建筑林立在各个角落。光绪元年,水城厅通判陈昌言曾在城西蔚日亭上镌七绝诗一首:“环山无翳水无波,四望城浮一叶荷。除却酒杯忙不得,夕阳亭上听秧歌。”足见当年水城老城的秀丽风光。

水城古镇是水城片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源地,因四面环水,故名“水城”。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题建水城设水城厅开始,至1971年水城县与水城特区合并,水城古镇已持续为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近240年的厅县治驻地,是贵州的古城之一。

“三线建设”时期,水城老城聚集了大江南北前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各路精英,留下了一批老旧建筑,以及“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1978年成立六盘水市后,198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水城特区,分设六盘水市水城县和钟山区。1988年3月9日,水城老城正式划归钟山区管辖,现隶属于钟山区荷城社区。

由于水城老城所处断陷喀斯特盆地之上,水系较为发达。水城河在未改造前,河流由德坞、窑上两支流汇集流经水城坝子,绕凤凰山下,故此段又称为凤池河。河流弯弯曲曲,环城西南,潆洄而东。民间喻其“九曲十八弯”。《大定府志》载:“水城溪自城西来,分为二渠环城流,至东南复合为一流,入乱山中。”又载:“水城城,国朝(清)雍正十年(1732)题建土城,乾隆六年(1741)始建城,其城卑而地下,春夏水涨,居民苦之。”由此可知,老城建城位置偏低,春夏季节凤池河暴涨,老城常遭水患。

1971年以后,因县行政中心迁移,老城的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老城居住人口密集,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薄弱,排污排洪不畅,安全隐患严重。为此,市、钟山区两级政府继2004年初在老城北侧建成凤池园并免费向游人开放后,将其水城古城作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来实施。为弘扬“三线精神”,2013年,市、钟山区先期在老城西部建成“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重建的水城古镇以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以产城景融合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利用旧城空间资源,重构旧城生态、延续旧城文态,被打造成为六盘水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老城里的陆家大院,观影阁,大雄宝殿等一些历史建筑得以保留。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