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发展史.docxVIP

唐代道教发展史.docx

此文档为 AI 生成,请仔细甄别后使用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道教发展史

一、历史背景:李唐皇室与道教的”先天之缘”

要讲唐代道教的发展,绕不开李唐皇室与道教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宗教偏好,而是带着政治合法性建构的深层考量。隋末天下大乱时,民间流传”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谶语,其中”老君度世”的道教传说尤为盛行——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前,有道士岐晖在楼观台宣称”李氏当王,天其启之”,并将观中物资全部资助唐军。这种宗教预言与政治需求的契合,为李唐与道教的绑定埋下了伏笔。

更关键的是,李渊称帝后急需解决”得国正”的问题。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名耳,恰好与皇室同姓。于是从高祖开始,李唐皇室便以”老子后裔”自居。武德三年(620年),李渊亲自到楼观台祭祀老子,追封老子为”圣祖”;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在《令道士在僧前诏》中明确”朕之本系,起自柱下(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将道教地位提升至佛教之上。这种”认祖归宗”的操作,本质是借道教的宗教权威强化皇权的神圣性,就像现在企业找文化IP做背书,只不过唐代用的是宗教符号。

二、发展阶段:从初唐奠基到晚唐转型

(一)初唐:制度框架的搭建(618-712年)

初唐是唐代道教从”政治工具”向”制度宗教”转型的关键期。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确立宗教管理体系。贞观年间设立”崇玄署”,隶属尚书省祠部,专门管理全国道观、道士和道籍。规定道士需通过”试经”考核才能获得官方度牒,考试内容包括《道德经》《庄子》《文子》等经典,相当于现在的”宗教职业资格认证”。据《唐六典》记载,当时全国道士限额1600人,女冠(女道士)500人,虽数量不多,但管理严格。

第二件是推动经典体系化。高宗时期,道士王悬河编纂《三洞珠囊》,首次系统整理道教经典;成玄英、李荣等学者对《道德经》进行义疏,将道教哲学从民间信仰提升到学术层面。最有意思的是高宗李治,他不仅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还在乾封元年(666年)将《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科目,要求”明经”科考生必须兼习,这相当于把道教经典纳入”高考大纲”。

第三件是道观网络的铺设。从长安到洛阳,从终南山到青城山,皇室出资修建了大量宫观。比如太宗为长孙皇后建的太安宫,高宗为武则天建的太初宫,最著名的是长安城中的太清宫——这里后来成为唐代皇家的”家庙”,每年皇帝诞辰都要在此举行盛大法会。据《唐会要》统计,到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全国道观已达1687所,其中宫观占1/3,规模远超南北朝时期。

(二)盛唐:黄金时代的绽放(712-755年)

开元天宝年间,随着国力达到顶峰,唐代道教也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用”三个突破”来概括:

第一个突破是理论创新。司马承祯、吴筠等道士将佛教禅宗的”心性论”与道教”内丹术”结合,提出”坐忘”“守一”的修行方法。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说:“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这种强调内在修心的理论,比之前外丹术更贴近普通人的修行需求。他本人被玄宗称为”道隐”,多次被召入宫中讲道,连玉真公主都拜他为师。

第二个突破是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下诏在长安、洛阳设立”崇玄学”,各州设”道学”,相当于现在的”道教专科学校”。课程包括《道德经》《庄子》《列子》《文子》,学生毕业后可参加”道举”考试,合格者授予官职。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开元末年道举考生达数千人,录取率约15%,比进士科(约1-2%)高很多,这吸引了不少文人加入道教。比如诗人贺知章晚年请为道士,李白也多次求仙访道,都与这种政策导向有关。

第三个突破是神谱体系的完成。玄宗对老子的尊崇达到极致:天宝二年(743年)追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749年)加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尊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同时,道教神仙体系进一步扩展,紫微大帝、东岳大帝等民间信仰神被纳入,形成了”三清-四御-诸仙”的完整神谱。这种体系化的构建,让道教从分散的信仰形态变成了组织严密的宗教。

(三)中唐:调整与融合(755-859年)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道教发展也进入调整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用”一降一升”来概括:官方支持力度下降,民间融合度上升。

官方层面,肃宗、代宗虽仍尊奉道教,但已无力像玄宗那样大规模投入。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全国道观数量比开元时期减少了20%,道举考试时断时续。最典型的是宪宗时期(805-820年),皇帝虽好长生术,却不再注重制度建设,反而因服食外丹导致多任皇帝早逝(宪宗、穆宗、武宗均死于丹药),这让道教的官方形象受损。

民间层面,道教与佛教、儒家的融合加速。比如出现”三教讲论”的风气,德宗每年生日都要召佛、道、儒三教学者在麟德殿辩论,表面是争高低,实则促进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