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针灸穴位注射操作流程标准
穴位注射疗法,系将药液注入人体特定穴位,以综合针刺刺激与药物性能,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为规范操作,确保疗效与安全,特制定本标准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一)医师准备
1.接诊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尤其是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既往史、当前症状与体征,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是否符合穴位注射疗法的适应症。
2.方案制定:根据病情、患者体质、年龄及穴位特性,审慎选择适宜的穴位(主穴与配穴)、注射药物、药物剂量及注射频次。
3.沟通告知:向患者详细解释穴位注射的目的、预期疗效、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机构有规定)。
4.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认真执行手卫生(七步洗手法),戴口罩、帽子。
(二)患者准备
1.体位选择:协助患者取舒适、稳定且便于暴露穴位的体位(如卧位、坐位),确保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不会移动,以避免折针或损伤组织。
2.心理调适:安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3.皮肤准备:嘱咐患者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若毛发浓密影响操作,应予以剃除。
(三)环境准备
操作环境需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操作台应清洁消毒。若条件允许,最好在治疗室或专门的操作区域进行。
(四)物品准备
1.医疗器械:根据注射部位及药物剂量选择合适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常用1-5毫升规格)和针头(常用4-6号普通注射针头或牙科针头,肌肉丰厚处可选用稍粗针头)。
2.药品:核对所需注射药物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沉淀、破损等情况。确保药品符合穴位注射要求,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或对局部组织有损害的药物。
3.消毒用品:皮肤消毒剂(如碘伏、75%乙醇)、无菌棉签、无菌纱布、治疗碗、弯盘。
4.其他:镊子、砂轮、止血带(必要时)、医疗垃圾桶、锐器盒。
二、操作流程
(一)穴位定位与标记
1.医师以手指按取(指压)患者穴位,根据解剖标志、骨度分寸、体表折量、手指同身寸等方法,准确确定穴位位置。
2.确定穴位后,可用指甲轻掐穴位皮肤做一标记,或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签头点做标记。
(二)皮肤消毒
1.用无菌棉签蘸取皮肤消毒剂(如碘伏),以穴位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消毒直径不小于5厘米。
2.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消毒后的皮肤区域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触碰污染。
(三)药物抽取
1.检查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在有效期内。打开包装,取出注射器。
2.检查并开启安瓿或西林瓶:安瓿颈部如有蓝色标记,可直接掰断;无标记者,需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圈,用75%乙醇棉签消毒颈部后掰断。西林瓶则需用75%乙醇棉签消毒瓶塞。
3.抽取药液:将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或西林瓶内,缓慢抽取所需药液。抽取药液时应避免气泡产生,若有气泡,可将注射器针头向上,轻推活塞,排出气泡。
4.抽取完毕,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将针头套上针帽(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针头),置于无菌治疗盘内备用。
(四)进针操作
1.医师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固定穴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式)。
2.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及患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进针角度(直刺、斜刺或平刺)和深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或不宜深刺的穴位。
*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30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头面部、胸背部或皮肉浅薄处的穴位。
3.快速刺入皮肤后,缓慢进针,同时留意患者的感觉。当针尖达到一定深度,患者出现“酸、麻、胀、痛”(针感)时,可停止进针。
(五)回抽与推药
1.回抽:进针至所需深度并获得针感后,固定针体,轻轻回抽注射器活塞,观察有无回血。
*若回抽无血液,方可缓慢推注药液。
*若回抽有血液,应立即停止推药,将针头稍稍退出少许或调整角度、深度后再次回抽,确认无血后方可推药;若仍有回血,则应拔出针头,更换穴位或注射部位。
2.推药:推注药液时应缓慢、均匀,同时观察患者反应。推药速度和剂量需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耐受程度及穴位部位而定。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推注宜更慢,剂量宜小。
(六)出针与按压
1.药液推注完毕后,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部位,迅速将针头拔出。
2.出针后,继续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药液外渗。按压力度适中,避免揉搓。
三、术后处理与观察
(一)用物处理
1.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棉签等医疗废弃物分类放入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和锐器盒内,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
2.清理操作台,消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