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文学常识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后,他作为一名自由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专于中国文学史,又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与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他对陈子昂、李白等具有浪漫风格的初盛唐诗人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巅峰——盛唐诗歌情有独钟,提出了最著名的“盛唐气象”说;凭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悟,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对盛唐时代的诗歌风貌作了十分精彩的阐述。他认为,盛唐诗体现了一种“开朗的、解放的”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骨干的少年精神”,这种精神,充满了“青春气息”“乐观的奔放的旋律”。“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是林庚对盛唐诗歌所作出的两个极为传神的概括,抓住了盛唐诗歌的精髓,是不同凡响的创见。二、背景材料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然后发展到现在,诗坛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知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顾城杀妻后自杀……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目标一分析作品的标题,理清文章思路1.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解读探究: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文章的行文思路将如何安排?好的题目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枯燥深奥的题目会让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心理?答案: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目标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2.体会下面语句的丰富含意。“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解读探究:本题就是咬文嚼字的范例。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应联系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答案: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这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一是使读者更多地想到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二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于“木”在形象上具有树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因此,“木叶”突出地成为我国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目标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3.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解读探究:本题考查“引用”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文中引用的大量诗句是作为论据出现的,无疑是为论点服务的。答案: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概念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叫做“引用”。种类1.明引,直接引用原话,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号。2.暗引,间接引用,不注明出处,也不加引号,直接把原话融合在自己的话里,或者只引原话的大意。3.仿引,仿用原话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话,另外换上某些新词。引用的作用特点1.言简意明。2.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3.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4.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注意点1.一定要正确理解原话的意义。2.引用原话,如果不是为特定的需要,一定要忠于原文。3.引用时要与自己的意思配合得当,避免语意含混不清。4.引用谬误观点,必须选用对方有代表性的观点,才能反驳有力、中肯。目标四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按客观规律办事.ppt
- 北师版物体分类.ppt
- 病毒的控制与利用.ppt
-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ppt
-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ppt
-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ppt
-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ppt
-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ppt
-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ppt
- 平行线的证明.ppt
- T_SXCAS 041-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应用技术标准.docx
- DB50∕T 1045-2020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范—堆石混凝土工程.docx
- DB54_T 0380-2024 牦牛早期断奶技术规范.docx
- DB63_T 1988-2021 小微湿地认定规范.docx
- DB4412_T 31-2024 地理标志管理规范.docx
- T_JXXCCY 019-2024 茄子四杆整枝技术规程.docx
- DB15_T 353.3-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3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docx
- DB43_T 3006-202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功能性修复养护设计导则.docx
- DB37_T 5261-2023 装配式混凝土楼梯应用技术标准.docx
- DB32_T 4341-2022 水下道路隧道消防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最近下载
- 注塑成型工艺培训教程.ppt
- 人美版美术(2024)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色彩魅力1 自然的色彩PPT课件.pptx VIP
-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pdf VIP
- 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pptx VIP
- 农田建设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docx VIP
- 公安决策学完整版本.doc VIP
- (新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VIP
- 2025广东中山市东凤镇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网维护人员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酒店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课件48页).ppt VIP
- 天然气管网经济可行性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