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中秋:从习俗里看见文化密码+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题班会.pptxVIP

“月”+读中秋:从习俗里看见文化密码+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题班会.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读中秋:从习俗里看见文化密码主讲人:时间:

01中秋节概述02中秋节核心习俗(全国普遍流传)03中秋节地域特色习俗(南北差异显著)04中秋节习俗背后的文化寓意(精神内核)目录CONTENTS05总结

中秋节概述01

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余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承载着“团圆和谐”的核心文化内涵,其习俗在数千年传承中不断丰富,既保留了传统仪式感,也融入了地域特色。节日地位

核心内容以下从核心习俗、地域特色习俗、习俗背后的文化寓意三方面,详细介绍中秋节文化。介绍方向

中秋节核心习俗(全国普遍流传)02

起源与发展赏月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对“月神”的崇拜,唐宋时期发展为全民性活动,至今仍是节日核心环节。传统场景古代文人会在庭院设“赏月宴”,摆上月饼、瓜果,饮酒赋诗(如李白“举头望明月”、苏轼“明月几时有”均为中秋赏月佳作);普通百姓则全家围坐,共赏一轮满月,象征“家人团圆”。现代延续如今人们会选择阳台、公园、湖边等开阔地赏月,部分地区还会举办“赏月晚会”“灯光秀”,将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即使身处异地,也会通过视频通话“共赏同一轮月”,延续“天涯共此时”的情感联结。赏月

月饼是中秋节的“符号性食物”,其起源与“祭月”密切相关——古代祭月时,人们会用圆形糕点供奉月神,后来逐渐演变为全家分享的节日食品。唐代已有类似月饼的“胡饼”,宋代正式定名“月饼”,明代成为中秋必备食物,清代出现不同风味的流派;民国后,月饼从“祭月供品”彻底转变为“团圆象征”,寓意“全家团圆、美满和睦”。0102起源与演变广式月饼:皮薄馅足,代表口味有莲蓉、豆沙、五仁、双黄(经典款),近年流行流心奶黄、冰皮等创新款;

苏式月饼:酥皮分层,口味偏咸甜,如鲜肉月饼、玫瑰豆沙;

京式月饼:口感酥脆,以自来红、自来白为代表,馅料多含冰糖、芝麻;

其他特色:云南云腿月饼(咸香)、潮汕朥饼(猪油起酥)、台湾蛋黄酥(融合日式工艺)等。现代种类吃月饼

起源与目的祭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源于上古“秋夕祭月”的礼制(《礼记》中已有记载),核心是“向月神祈福”,祈求家人平安、丰收顺遂。传统仪式古代祭月有严格流程,通常在庭院设“月神位”(朝向月亮),供桌上摆放月饼(必须是圆形,象征月亮)、苹果、石榴、葡萄等“团圆果”,还要点燃红烛、焚香,由家中女性(传统认为“月属阴”,女性主祭更契合)带领家人跪拜,念诵祈福祝词;祭月后,全家分食供品,寓意“分享月神的祝福”。现代简化如今祭月习俗在城市中逐渐简化,但部分地区(如北京月坛、广东潮汕、福建厦门)仍保留传统仪式,甚至会举办“集体祭月活动”,让年轻人感受传统礼仪的庄重感。祭月

根源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回家团圆”是节日最核心的情感需求,其根源与古代农业社会“秋收后家人团聚”的生活节奏密切相关——秋季是丰收季,忙碌一年的家人得以团聚,共享丰收成果。传统场景古代交通不便,外出游子会提前赶路,只为中秋夜与家人围坐吃“团圆饭”;饭后一起赏月、分月饼,象征“全家圆满”。现代延续即使现代生活节奏快、跨地域工作普遍,“中秋回家”仍是多数人的选择;若无法回家,也会通过寄月饼、发红包、视频团聚等方式,传递“思念与团圆”的心意,“团圆”的情感内核从未改变。家人团圆

中秋节地域特色习俗(南北差异显著)03

玩兔儿爷兔儿爷是北京中秋的“吉祥物”,源于祭月时“月中玉兔”的形象,传统为泥塑彩绘(兔首人身,穿盔甲或官服),既是祭月的“偶像”,也是儿童的玩具;如今兔儿爷成为北京非遗符号,寓意“吉祥平安”。北京

中秋前后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期(因天文引力与钱塘江口地形叠加,形成“滔天巨浪”),自古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说法;当地百姓会全家前往海宁盐官镇等观潮点,赏“潮起潮落”,象征“气势磅礴、生活兴旺”。观钱塘江大潮浙江(钱塘江流域)

用砖块、瓦片搭建圆形“塔”,中秋夜点燃塔内柴火,火焰从塔缝中冒出,象征“驱邪避灾、日子红火”,孩童会围绕火塔唱歌跳舞。用竹竿扎成“彩楼”,挂灯笼、月饼、玩具,供孩童游玩,寓意“步步高升、吉祥如意”。烧塔竖中秋广东(潮汕、广州)

博饼源于郑成功屯兵厦门时的“中秋犒军”活动,规则是用骰子掷出不同点数,对应不同等级的奖品(从月饼到生活用品),全家或邻里围坐“博饼”,胜负无关输赢,重在“热闹团圆”,如今成为福建中秋最受欢迎的集体活动。福建(厦门、泉州)

香港铜锣湾的传统习俗,用稻草、麻绳扎成“火龙”(长数十米),龙身插满香烛,中秋夜由数十人舞动火龙,沿街巡游,寓意“驱邪祈福、风调雨顺”,如今是香港非遗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舞火龙香港

拜月节傣族中秋称“拜月节”

文档评论(0)

喜欢写作,课件制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喜欢音乐,喜欢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