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和霉菌检测方法.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讲人:

日期:

酵母菌和霉菌检测方法

CATALOGUE

目录

0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02

传统培养检测法

03

显微镜直接检测

04

分子生物学检测

05

快速检测技术

06

结果报告与质量管理

0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代表性取样原则

多点取样法

针对不均匀样品(如土壤、食品原料等),需从不同位置、深度或批次中采集子样品混合,确保样本能真实反映整体微生物分布情况。

避免交叉污染

采样工具需预先灭菌,操作过程中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防止环境微生物干扰检测结果。

时间与条件控制

采样后需立即密封并低温保存,抑制微生物繁殖,避免因延迟处理导致菌群数量变化。

样品均质化方法

机械均质化

使用无菌均质器或搅拌机对固体样品(如肉类、果蔬)进行破碎,使微生物均匀分散于缓冲液中,提高检测准确性。

酶解法

将均质后的样品按10倍梯度稀释,降低背景干扰,确保平板计数时菌落数量在可计数范围内(30-300CFU)。

针对含纤维或胶质样品(如谷物、化妆品),添加纤维素酶或果胶酶辅助分解,释放内部包裹的微生物。

梯度稀释法

无菌稀释技术要点

稀释液选择

优先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稳定,避免微生物因环境骤变失活。

01

逐级稀释操作

每步稀释需更换无菌吸头或移液管,防止高浓度样品残留导致后续稀释误差。

02

混匀方式

采用漩涡振荡器或反复吹吸混匀,确保微生物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影响计数结果。

03

02

传统培养检测法

选择性培养基配置

琼脂浓度控制

采用1.5%-2.0%的琼脂浓度形成半固体基质,既保证菌落分散性又便于后续形态观察,对产孢霉菌需降低浓度至1.2%以促进气生菌丝发育。

pH值调节

针对霉菌偏好弱酸性环境的特点,将培养基pH值调整至5.0-6.0范围,同时添加磷酸盐缓冲体系维持稳定性,抑制杂菌干扰。

成分优化设计

根据不同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性,在培养基中添加特定抑制剂(如氯霉素抑制细菌生长)或营养因子(如高糖环境促进酵母增殖),确保目标微生物的选择性生长。

培养温度与时间控制

梯度温度培养

设置25-28℃恒温环境满足大多数霉菌需求,对嗜温酵母菌需提升至30-32℃,采用分段培养策略(先低温后升温)可同时覆盖两类微生物。

动态观察周期

常规培养3-5天进行初级观察,对生长缓慢的丝状霉菌延长至7-10天,每日记录菌落直径变化曲线,建立生长动力学模型辅助鉴定。

湿度维持措施

在培养箱内放置饱和盐水托盘使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防止培养基脱水影响霉菌孢子萌发率。

菌落形态学鉴定

宏观特征分析

系统记录菌落直径、隆起度、边缘形态(放射状/绒毛状)、表面质地(粉状/棉絮状)及色素分泌情况(背面显色现象),建立标准比对图谱库。

显微结构观察

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法清晰显示霉菌隔膜结构,配合1000倍油镜观察分生孢子梗着生方式、孢子链排列特征等关键分类学指标。

诱导产孢技术

对难产孢菌株采用紫外照射、低温刺激或燕麦片培养基诱导,加速孢子产生以便进行完整生命周期鉴定。

03

显微镜直接检测

染色剂选择标准

乳酸酚棉蓝染色

适用于真菌细胞壁染色,可清晰显示酵母菌出芽结构及霉菌菌丝隔膜,染色后菌体呈蓝色,背景对比度高。

革兰氏染色

用于区分酵母菌(革兰氏阳性)与细菌,但需注意部分酵母菌可能因细胞壁结构差异出现假阴性结果。

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

特异性结合真菌细胞壁几丁质,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亮绿色,尤其适合低浓度样本中霉菌菌丝的快速筛查。

显微制片关键步骤

样本均匀涂布

取10μL样本悬液于载玻片,以环形涂布法避免局部过厚,保证单层细胞分布便于观察形态特征。

01

固定方法优化

采用95%乙醇固定5分钟或火焰快速过火,保留微生物结构完整性,防止后续染色过程中细胞变形。

02

盖玻片封片技术

使用50%甘油封片剂减少气泡产生,封片后轻压排除多余液体,避免镜头污染并延长标本保存时间。

03

特征结构辨识技巧

酵母菌鉴别要点

观察出芽方式(多边出芽或极性出芽)、假菌丝形成情况及液泡数量,酿酒酵母通常呈现椭圆形且可见明显出芽痕。

04

分子生物学检测

DNA提取纯化流程

细胞破碎技术

采用机械研磨、酶解法或冻融循环等方式破坏细胞壁,释放核酸物质,需根据样本类型(如酵母菌菌丝体或霉菌孢子)选择最佳破碎方案。

01

去蛋白与杂质清除

使用苯酚-氯仿抽提去除蛋白质,结合CTAB或SDS缓冲液裂解膜结构,后续通过硅胶膜柱吸附纯化DNA,确保去除多糖和多酚类干扰物。

乙醇沉淀与溶解

添加冷乙醇或异丙醇沉淀DNA后,用70%乙醇洗涤去除盐分,最终以TE缓冲液或超纯水溶解DNA,测定浓度及纯度(A260/A280比值应达1.8-2.0)。

质量控制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确保条带清晰无降解,必要时采用荧光定量仪精确测定DNA浓

文档评论(0)

182****5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