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统编版九上1~3单元。
第一部分(15分)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9分)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的风景。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我们可以触摸作者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作者分享那“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着的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憾;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会明媚鲜yán。亲近诗歌,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妖ráo()????摇曳()????娉婷()????鲜yán()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
(3)“迷醉”在文中的意思是:。(1分)
(4)这段话运用了和修辞。(2分)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3.班级要组织一次以“读好书,品书香”为主题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你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1)【宣传读书活动】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为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班级决定为本次活动征集一条宣传语,请你完成。(不超过20字)(2分)
(2)【调查读书习惯】
请根据表格分析调查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表格中反映出的情况。(2分)
第二部分(55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9分)
4.学校将举行诗文朗诵会,请补写开场白中的语句。(9分)
风景是诗意的,人生也是诗意的,你用什么心态行走于尘世,尘世就会馈赠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范仲淹以“记”赠友,《岳阳楼记》中“①,”既重申自己的悲喜观,又有对老友的规劝;张岱游西湖,《湖心亭看雪》中②“,,”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的景象;刘禹锡改革失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③,
”体现他通晓新旧交替的规律,展望未来的乐观;苏轼弟兄分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④“,”仍借月抒怀,表达美好祝愿。不管何时何地,用一颗清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河北专用).docx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七上第一单元】(河北专用).docx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河北专用).docx
-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
-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章地球】.docx
-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
-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河北专用).docx
-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河北专用).docx
-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河北专用).docx
- 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河北专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