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1
赛博格身体政治学
TOC\o1-3\h\z\u
第一部分赛博格概念的历史溯源 2
第二部分后人类主义理论框架 5
第三部分身体与技术融合的哲学基础 9
第四部分政治权力对身体的规训机制 13
第五部分生物权力与技术治理的博弈 16
第六部分赛博格身份认同的建构路径 20
第七部分数字资本主义下的身体异化 24
第八部分后人类伦理的边界与挑战 28
第一部分赛博格概念的历史溯源
关键词
关键要点
控制论与早期赛博格理论
1.诺伯特·维纳1948年提出控制论(Cybernetics),奠定人机交互理论基础,强调反馈机制在生物与机器系统中的普适性。
2.曼弗雷德·克莱因斯与内森·克莱因1960年首次定义“赛博格”(Cyborg),指通过技术增强适应太空环境的生物体,突破生理限制。
3.冷战时期军事科技需求推动赛博格概念发展,如美国空军资助的“增强人类”项目(1960s)。
女性主义赛博格宣言
1.唐娜·哈拉维1985年发表《赛博格宣言》,批判传统性别二元论,提出赛博格作为后性别世界的隐喻。
2.主张技术消解自然/人工、人类/机器的界限,为女性主义与后人类主义提供新框架。
3.影响当代性别研究,如非二元身份、义体化身体与科技赋权的讨论。
后人类主义转向
1.凯瑟琳·海尔斯等学者将赛博格置于后人类语境,质疑“人类中心主义”,强调技术重构主体性。
2.21世纪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技术加速“人类增强”,引发伦理争议(如CRISPR技术应用)。
3.艺术领域(如斯特拉克的“第三只手”)探索技术对身体的延伸与异化。
赛博格与医疗技术演进
1.1960年代起,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植入设备实现功能替代,形成早期医疗赛博格实践。
2.当代神经假肢(如DEKA机械臂)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控制,康复医学与增强医学界限模糊化。
3.可穿戴设备(如智能胰岛素泵)推动“量化自我”运动,数据化身体成为健康管理核心。
赛博朋克文化中的赛博格意象
1.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1984)塑造反乌托邦赛博格形象,反映技术垄断下的身体政治。
2.影视作品(如《攻壳机动队》)探讨意识上传与义体化带来的身份危机,影响公众认知。
3.游戏产业(如《赛博朋克2077》)将赛博格美学主流化,加速亚文化商业转化。
赛博格与劳动政治经济学
1.平台经济催生“数字劳工”,算法管理模糊人类与自动化工具的界限(如外卖骑手GPS监控)。
2.马克思“机器论”的当代延伸:赛博格化身体成为资本增殖的新生产资料。
3.全球供应链中技术增强型劳动力(如亚马逊仓储外骨骼)加剧劳动异化与权益争议。
赛博格(Cyborg)概念的历史溯源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控制论与航天医学的交叉领域。1960年,美国科学家曼弗雷德·克莱因斯(ManfredClynes)与内森·克莱恩(NathanS.Kline)在《宇航学》(Astronautics)期刊发表《赛博格与空间》(CyborgsandSpace)一文,首次提出CyberneticOrganism(控制论有机体)的合成词概念。该研究源于NASA资助的载人航天项目,旨在通过生物体与机械系统的耦合解决太空极端环境下的生存问题。两位学者以白鼠植入渗透泵的动物实验为基础,论证了通过技术手段增强生物体功能的可行性。
20世纪60至70年代,赛博格理论在军事医学中持续发展。美国空军实验室(AFRL)开展的增强人体机能计划(HumanPerformanceEnhancementProgram)将神经电刺激装置应用于飞行员,1962年成功实现通过植入电极控制动物运动。同期苏联秘密进行的生物机器人研究也取得进展,列宁格勒实验医学研究所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狗心脏起搏器。这些早期实验奠定了赛博格技术的生理干预基础。
控制论的理论突破为赛博格概念提供了哲学支撑。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1948年出版的《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提出反馈机制是生命体与机器共有的本质特征。1963年,英国控制论专家凯文·沃里克(KevinWarwick)通过预测机实验证明神经信号与电子系统的可交互性。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发出世界首个肌电控制假肢,标志着赛博格技术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80年代后,赛博格概念开始向文化领域扩散。1985年,唐娜·哈拉维(DonnaHaraway)在《赛博格宣言》中将该概念重构为后性别时代的政治隐喻,提出赛博格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报告.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pptx VIP
- 2024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件.ppt VIP
- 路面硬化项目图纸施工图.pdf VIP
- YS_T 582-2023《电池级碳酸锂》.pdf VIP
- DB3607_T 006-2022 设施芦笋富硒营养强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df VIP
-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ppt VIP
- 国际人才英语教程(中级)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ppt(完整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