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docxVIP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赏析

一、《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简介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专程到无锡惠山拜访好友钱道人,用惠山“天下第二泉”烹煮小龙团茶,并登顶眺望太湖,写下此诗。

1.首联:“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以“踏遍”“更留连”体现苏轼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尤其对惠山情有独钟。

2.颔联:“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是千古名句。小龙团茶形如圆月,被苏轼誉为“天上小团月”,与“人间第二泉”相呼应,既赞美茶之精妙,又凸显泉水品质,体现他对品茶的讲究。

3.颈联:“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描绘登山路径如九龙脊般曲折,登顶后太湖水光接天的壮丽景象,展现自然之美。

4.尾联:“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借三国隐士孙登的故事,以“空归去”暗喻自身在官场的孤独与无奈,松声万壑则增添空灵意境,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融品茶、赏泉、观景于一体,既有生活情趣,又蕴含哲理,是苏轼山水诗中的佳作。

二、《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1.原文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宋代〕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注释

(1)惠山:地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2)小龙团:茶名,宋代印有腾龙图案的小茶饼。

(3)钱道人:人名,江苏无锡人,与苏轼交好,是苏轼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提起的钱安道的弟弟。

(4)绝顶: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5)太湖:水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6)未免:是指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7)小团月:茶名,指如圆月般的团茶。

(8)第二泉:惠山泉,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9)萦回:读音[yínghuí],回旋环绕。

(10)九龙脊:诗中指蜿蜒曲折的山脊。

(11)五湖:水名,太湖的古称。

(12)孙登:人名,三国魏晋时期隐士,生卒年不详。

(13)空归:空手回来。

(14)半岭:半山腰。

(15)松声:松涛声。松树之间随风碰撞所发出的声音。

(16)万壑:读音[wànhè],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3.译文

原句: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译文:特别喜欢看江南的山,江南南岸的青山,都被“我”寻遍了。每次遇到山,总是忍不住前去登临,以至于常常留连忘返。独自带着人间极品好茶小龙团,跑来只为试饮这号称“天下第二泉”的好泉水。

原句: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译文:山路环绕,曲曲折折,像九条盘龙;五湖水光,波光粼粼,映照天空。隐士孙登不说话,嵇康没能领会,白白归去。“我”走到半山,听到群山万壑之中,传来阵阵松风。

4.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描写惠山泉的茶诗。这首七言律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堪称古今佳作,也毫不为过。

惠山,即无锡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据《蠡溪笔记》记载: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到此山,常与名家交往,并在此建寺,名气很大。后人就命名为“慧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

苏轼对于惠山情有独钟,他在元丰二年的诗中说“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因为惠山寺内的天下第二泉,诗人兴致冲冲地携带茶叶,拜谒好友钱道人,来此汲取泉水泡饮,登山顶赏太湖风景,可谓天下最爱品茶之人,最懂得生活之人。有好茶、好泉、好景、好友,这茶中滋味,自是天下一绝。

首联“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是说,特别喜欢看江南的山,江南南岸的青山,都被“我”寻遍了。每次遇到山,总是忍不住前去登临,以至于常常留连忘返。“湖山信是东南美”,这虽说是江南的山,其中尤其又以惠山为偏爱。不但有青山、古寺,更有好泉、太湖。

首联以衬托的手法写惠山的景色之美,让东坡先生更是流连忘返。苏轼在江南担任官职期间,在办公之余足迹踏遍“南岸山”可见江南景色之美足以让他流连忘返。不到三年两度游惠山,我想让他“更流连”的肯定不只是惠山景色,应该还有钱道人吧。

颔联“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是说,独自带着人间极品好茶小龙团,跑来只为试饮这号称“天下第二泉”的好泉水。

“小团月”,即指小龙团茶。因“小龙团”其形圆如月而联想起来的。“第二泉”,即指惠山泉水。因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茶圣”陆羽“曾品评了天下宜茶之水二十种,惠山泉第二(他认为庐山康王谷洞帘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新泉为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为第三……)”而得名。惠山泉因此得以名扬天下。

这两句是写好的茶叶,还需要好的泉水才行。有人问苏东坡为何不寻第一泉的泉水泡茶,东坡笑着说,人人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