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 26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docxVIP

人教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 26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6诗词五首

渔家傲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整首词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知人论世,深刻体悟词人内心情感,感受词人对于光明与幸福的追求。

3.拓展阅读,感受词人的济世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词,品读画面,感受梦境的梦幻雄奇,以及理解“梦”背后的情感。

2.知人论世,走近李清照,感受李清照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猜猜她是谁?

A.她是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

B.她是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

C.她的传世佳作虽仅有几十篇,却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

她就是——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后世评价她为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词作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

她早年间生活优裕幸福。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给了女儿很好的教育。丈夫赵明诚出身于官宦世家,夫妇二人同样爱好金石书画,品鉴文艺。

三、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金人大举南下,北宋覆亡。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两年后丈夫赵明诚因病去世。

赵明诚重病时期,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过。赵明诚死后,谣言四起,说他把石壶托人献给金国。李清照为了洗刷冤屈,她便想把多年携带的古董一起献给宋高宗赵构。

她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踏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难历程。从南京到越州,经明州、奉化、宁海、台州,然后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皇帝最后回到杭州。

李清照一路追随,雇船求人,历尽辛苦,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途中,她贫病交加,身心憔悴,与赵明诚收集的金石书画也丧失殆尽,全部散佚。

四、整体感知

1.划分朗读节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文本对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星河:银河

译文:天空中如波涛翻滚的白云笼罩在清晨的浓雾里,银河中流转的繁星像无数艘帆船飞舞前进。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恳切

译文:仿佛梦魂回到天庭,听见天帝说话,他情意恳切地问我可有归宿之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译文: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飞鸟结伴归来。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译文:长空九万里,大鹏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不要停息,将我这飞蓬般轻快的小舟直送到蓬莱三仙岛去!

五、课文研读

梦中所见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梦中所遇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梦中所叹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梦中所愿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1.句首的几个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句首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流转、风帆舞动、似梦似幻的境界,显得浪漫、神奇。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水天相接、茫茫无际。天上的银河似要转动,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在词人的梦境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为何塑造?

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从“殷勤”一词可见一斑。“你打算到哪儿去呀?”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3.“路长”“日暮”透露了词人怎么样的心境?

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心境

出处《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作者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同时,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什么用?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志向?运用的写作手法?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运用用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为什么要去海外的仙山呢?是要归隐吗?

不是归隐,“三山”是理想境界的象征,从前面两句我们可以看到,她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路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