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脉络膜脱离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脉络膜脱离作为眼科常见的继发性病变,多因脉络膜与巩膜间潜在腔隙内液体异常积聚或脉络膜血管渗透性改变所致,常继发于内眼手术、眼外伤、葡萄膜炎或低眼压状态,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功能损害甚至永久性视力丧失。临床实践表明,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患者症状,更能通过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为后续治疗争取关键时机。本文围绕“脉络膜脱离的护理措施”展开,通过多维度分析与实践总结,系统阐述其护理全流程,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二、疾病概述
脉络膜脱离是指脉络膜与巩膜内面分离的病理状态,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脉络膜上腔液体(如血液、渗出液或漏出液)积聚有关。常见诱因包括:内眼手术(如青光眼滤过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低眼压状态、眼球钝挫伤导致的脉络膜血管破裂、葡萄膜炎或全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脉络膜血管炎,以及视网膜脱离术后脉络膜循环障碍等。
临床表现因脱离范围和程度而异:轻度脱离患者可仅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暗影;中重度脱离则出现明显视力下降(可降至指数或手动)、眼胀疼痛(因脉络膜下积液刺激睫状神经),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前房变浅、虹膜震颤,眼底检查可见局限性或广泛性脉络膜隆起(呈半球形或环形,表面光滑,颜色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或B超检查可清晰显示脉络膜与巩膜间的液性暗区,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三、护理评估
科学的护理干预需建立在全面、系统的评估基础上。护理人员需从以下维度收集信息,为后续护理诊断与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1.健康史评估:重点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接受内眼手术(记录手术类型、时间及术后眼压变化)、有无眼外伤史(明确外伤性质与时间)、是否合并葡萄膜炎或全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既往眼压监测值及用药史(如长期使用缩瞳剂可能诱发脉络膜脱离)。
2.身体状况评估:
症状评估:观察视力变化(通过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量化)、是否伴随眼痛(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有无恶心呕吐(提示高眼压或剧烈疼痛);
眼部体征:检查前房深度(裂隙灯观察)、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注意低眼压或高眼压均可能出现)、眼底表现(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观察脉络膜隆起范围、形态)。
3.辅助检查评估:结合超声(B超或UBM)结果明确脉络膜脱离的位置(周边部或后极部)、范围(局限性或环形)及积液性质(血性、浆液性);若为炎症性脱离,需关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炎症指标。
4.心理社会评估:因视力骤降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情绪。需通过访谈(如“您对目前的视力变化有哪些担心?”)及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心理状态,同时了解家庭支持系统(如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照护能力)。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脉络膜脱离患者常见护理诊断如下:
1.感知觉紊乱:视力下降与脉络膜脱离导致视网膜营养供应障碍、光传导路径受阻有关;
2.急性疼痛与脉络膜下积液刺激睫状神经、眼压波动(如合并高眼压)有关;
3.焦虑与视力功能障碍、疾病预后不确定性及治疗费用压力有关;
4.潜在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与脉络膜脱离范围扩大压迫房角、积液渗透至视网膜下腔有关;
5.知识缺乏(特定)与患者及家属对脉络膜脱离的病因、治疗及护理配合要点不了解有关。
五、护理目标
针对上述护理诊断,制定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的护理目标:
1.患者1周内视力下降速度减缓,主诉视物模糊程度减轻(如远视力从0.1提升至0.2);
2.3天内疼痛评分≤3分(NRS),能掌握2种以上疼痛缓解方法(如闭眼休息、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3.5天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降低10分以上,能主动表达内心感受并配合治疗;
4.住院期间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眼压维持在10-21mmHg)或视网膜脱离(超声复查无新增视网膜隆起);
5.出院前患者及家属能复述3项以上自我护理要点(如避免用力咳嗽、正确使用眼药方法)。
六、核心护理措施
核心护理措施需围绕目标展开,涵盖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多维度,具体如下:
1.眼部制动与体位管理
脉络膜脱离患者需严格限制眼球运动,避免脱离范围扩大。护理时指导患者减少头部剧烈活动(如快速转头、弯腰),避免揉眼或碰撞术眼(若为术后患者)。体位选择需根据脱离位置调整:后极部脉络膜脱离者取半卧位,利用重力促进脉络膜下积液向周边扩散;周边部脱离者可取患眼低位(如左侧脱离取左侧卧位),促进积液吸收。同时,告知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如看手机),以防眼压波动加重脱离。
2.用药护理
根据病因针对性用药是控制脉络膜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