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XXXXXXX—XXXX
产品生命周期用能及绿色低碳生产评价准则要求纺织品及纺织制
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织品及纺织制品产品生命周期用能及绿色低碳生产评价准则评价的总体要求、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纺织品及纺织制品产品生命周期用能及绿色低碳生产的认证评价,组织对产品生命周期用能及绿色低碳生产评价可参考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T/CCAA39-2022碳管理体系要求
GB/T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RB/T102-2013纺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ISO14067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
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1、GB/T24001、GB/T23331、GB/T36132、RB/T102、ISO14067、T/CCAA39-2022、GB/T27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纺织品及纺织制品
纺织品是指由各种纤维、丝线等经过纺织、编织、织造、针织、印染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各种面料、织物、衣物、家居纺织品等。
纺织品制造包括纺织用纤维的备制和纺纱,以及纺织织造、纺织品和服装的整理,不包括服装外的纺织制成品(如日用亚麻织品、毛毯、小地毯、绳索等)的制造。
注:采纳CNAS-CC01:2015(ISO/IEC17021-1:2015)纺织品与纺织制品
3.2绿色产品greenproduct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
[GB/T33761—2017,定义3.1]
3.3生命周期lifecycle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注:生命周期阶段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来源:GB/T24001-2016,3.3.3]
T/XXXXXXX—XXXX
2
3.4碳基准和碳绩效
碳基准carbonbaseline
反映特定时间段的碳排放和清除状况,用于比较碳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
碳绩效carbonperformance
与碳源管理、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1:可通过组织的目标(3.4.3)和其他碳绩效要求测量碳绩效。
注2:碳绩效是碳管理体系(3.2.2)绩效的组成部分。
4总体要求
4.1产品生命周期用能及绿色低碳生产评价准则过程应采用科学的过程方法进行管理,宜参照GB/T19001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产品生命周期用能及绿色低碳生产评价准则过程进行管理和规范。
4.2评价过程应遵循公正性、独立性、专业性原则。
4.3评价准则提供的策划和实施应符合合格评定等相关文件的要求。
5评价要求
5.1产品描述
产品描述应按CCGF201-2010系列要求使用户能够明确地识别产品及理化性能,例如产品名称。其中成份、性能、质量符合相对应的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产品描述应使用能够明确的识别产品:
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分类、用途)、产品对应标准号;
b)产品的简单示意图;
c)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
d)产品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证明文件;
e)产品所获取的其他标志等。
5.2组织绿色低碳生产衡量指标
绿色低碳转型是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较好衡量和评估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绿色低碳发展常用的统计指标:
a)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b)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总量,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可以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c)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反映了单位在能源结构中对清洁能源的依赖程度,可以衡量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进程。
d)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体现了绿色产业发展规模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评价绿色发展成效。
e)温室气体减排量:涵盖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多种温室气体,分析评估单位应对气候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