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圆明园教学课件素材:辉煌、浩劫与复兴
第一章:圆明园的辉煌起源与建设圆明园作为清代最辉煌的皇家园林,其建设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150余年。园林总面积达350余公顷,是北京颐和园面积的5倍,规模宏大,布局精巧。圆明园不仅是皇帝的离宫,更是清朝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乾隆以后的皇帝多居住在此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各种典礼活动。园内集中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还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圆明园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古代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等,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结晶和中华文明的缩影。
圆明园的选址与早期历史1辽代基础辽代玉泉山行宫奠定了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传统,为后世帝王选择此地建造行宫提供了先例。玉泉山水源充足,地势优美,成为历代帝王青睐的园林胜地。2明代园林明万历年间,在今圆明园区域建造了清华园、勺园等园林,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这些园林虽规模不大,但已具备了后来圆明园山环水绕,天然图画的自然特色。3康熙时期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皇帝将园林赐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当时称为圆明园,取意天下太平,政治清明,表达了美好的政治愿望。4雍正奠基雍正继位后,大规模扩建圆明园,确立了一池三山的基本格局。雍正帝对园林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参与设计,使圆明园初具规模。
雍正帝的急迫心情与扩建工程雍正时期圆明园宫殿建筑复原图1724年:急迫启动扩建工程雍正二年(1724年),刚刚继位的雍正帝正式启动圆明园扩建工程。他下令从热河围场大量采伐木材运往圆明园,显示了建园的紧迫感。雍正帝为何如此急于扩建圆明园?一方面是为了彰显皇权的威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造一个远离紫禁城的政治中心,便于他处理政务和接见大臣。1725年:严令采办石料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严令采办各种石料,用于园内假山、台基等建设。他亲自审批设计图纸,对建筑风格、装饰细节都提出具体要求,体现了他对园林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力亲为的态度。三大部分的扩建工程
乾隆帝的鼎盛时期与圆明三园乾隆九年四十景竣工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包括勤政亲贤、九州清晏、方壶胜境等著名景点。这些景点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乾隆帝亲自为四十景题写诗文,并命画师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成为今天研究圆明园的重要史料。长春园与绮春园的并入乾隆十六年(1751年)起,乾隆帝在圆明园东侧修建长春园,后又在西北侧建造绮春园(又称万春园)。三园连为一体,统称圆明三园,总面积达5200亩(约347公顷)。三园各具特色:圆明园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主;长春园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绮春园则展现了江南水乡风光。西洋楼与中西文化交融乾隆时期在长春园内建造的西洋楼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设计,引入了巴洛克风格的欧洲建筑元素,包括喷泉、雕塑和大理石柱廊。然而,西洋楼并非纯粹的西式建筑,而是在布局和装饰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乾隆时期圆明园全景复原图这幅复原图展示了圆明园鼎盛时期的宏伟景观,包括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群、错落有致的湖泊水系、精巧的假山石景以及独具特色的西洋楼建筑群。图中可见九州清晏、勤政亲贤、方壶胜境等主要景区,以及连接各景区的水系和桥梁。
著名建筑与艺术珍品文源阁藏书楼文源阁仿照宁波天一阁建造,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落成。这座藏书楼收藏了大量珍贵古籍,包括《四库全书》副本。建筑采用防火、防潮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西洋楼建筑群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内,由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设计,融合了欧洲巴洛克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著名的景点包括大水法(喷泉)、远瀛观(迷宫花园)和海晏堂(钟表馆),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郎世宁的艺术创作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是乾隆时期活跃在宫廷的意大利艺术家,他不仅参与了西洋楼的设计,还创作了大量融合中西绘画风格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百骏图》《乾隆皇帝像》等成为清代宫廷艺术的代表作。
第二章: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浩劫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长达三天的抢掠,随后纵火焚烧,这座万园之园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文化灾难之一,无数珍贵文物和建筑艺术品毁于一旦或流散海外。英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中愤怒谴责这一野蛮行径: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了宫殿,另一个强盗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次文化灾难,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巨大耻辱,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强的重要历史记忆。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壮观而令人惊叹的景象,这就是那座著名的圆明园的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