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寄生物的鉴定方法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标本采集与处理
02
显微镜检测技术
03
培养与分离方法
04
分子生物学鉴定
05
免疫学检测技术
06
综合鉴定与验证
01
标本采集与处理
常见样本类型选择
血液样本
适用于疟原虫、丝虫等血液寄生物的检测,需根据寄生物生活周期选择采血时间,采用抗凝管保存以防止凝血干扰检测结果。
粪便样本
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阿米巴原虫的鉴定,需采集新鲜样本并避免尿液污染,必要时采用甲醛或聚乙烯醇固定以保持虫体形态。
组织活检样本
针对组织内寄生物(如囊尾蚴、利什曼原虫),需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病变组织,并立即置于生理盐水或特定培养基中保持活性。
皮肤刮取物
适用于疥螨、虱子等体表寄生虫,需用消毒刀片轻刮病变部位表皮,置于载玻片上加甘油封片以便显微镜观察。
采集操作标准流程
无菌操作规范
所有样本采集需遵循无菌原则,使用一次性器械避免交叉污染,操作者需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01
样本量控制
血液样本需采集足够体积(成人通常3-5mL),粪便样本需取多个部位混合以提高检出率,组织样本应包含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区。
标记与记录
样本容器需清晰标注患者信息、采集部位及时间,同步填写送检单注明临床怀疑的寄生物种类及患者症状。
多重采样策略
对周期性出现的寄生物(如疟原虫),需在发热期前后多次采样以提高检出灵敏度。
02
03
04
保存与运输规范
低温保存
特殊培养基应用
生物安全包装
时效性要求
血液样本需4℃冷藏,粪便样本若需长期保存应置于-20℃冷冻,组织样本可浸泡于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
对活体寄生物(如阴道毛滴虫)需使用改良钻石培养基或转运培养基维持其活性,避免干燥和温度剧烈波动。
运输时需采用三级包装系统(主容器、吸水材料、外包装),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危险品运输标准,防止泄漏。
部分样本(如脑脊液中的阿米巴)需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延迟处理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02
显微镜检测技术
直接涂片制备方法
样本采集与处理
需选取新鲜样本(如粪便、血液或组织液),均匀涂抹于载玻片,避免过厚或过薄影响观察效果。样本需立即固定或冷藏保存以防降解。
生理盐水稀释法
适用于肠道寄生虫检测,将样本与生理盐水混合后涂片,可清晰观察活体原虫或蠕虫卵的形态特征。
盖玻片封固技巧
涂片后需轻压盖玻片排除气泡,边缘用透明指甲油或专用封片剂密封,防止样本干燥变形。
染色技术应用要点
吉姆萨染色法
广泛用于血液寄生虫(如疟原虫、巴贝斯虫)检测,染色后胞核呈紫红色,胞质为蓝色,便于区分不同发育阶段。
抗酸染色
针对分枝杆菌等特殊寄生物,需采用齐-尼氏法,通过加热固定染料增强染色效果,背景脱色需严格控制盐酸酒精浓度。
碘液染色
适用于肠道原虫(如阿米巴滋养体)鉴定,碘液可使细胞核和糖原颗粒显色,但需注意染色时间避免过度着色。
显微镜观察关键步骤
低倍镜初筛
先用10倍物镜扫描全片定位可疑目标,尤其注意样本边缘区域,避免漏检微小寄生虫或虫卵。
油镜高倍确认
根据样本透明度调整聚光器光圈,暗场适用于观察活体运动特征,明场则用于染色后形态学细节分析。
对疑似结构切换100倍油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获取清晰图像,重点分析虫体运动方式、内部结构(如核数、鞭毛)。
明暗场调节技巧
03
培养与分离方法
培养基优化选择
基础培养基成分调整
根据寄生物的营养需求,优化碳源、氮源及微量元素比例,例如针对厌氧寄生物需添加还原剂(如半胱氨酸),而需氧寄生物则需提高氧气渗透性。
选择性抑制剂添加
为抑制杂菌生长,需针对性添加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或化学抑制剂(如叠氮化钠),确保目标寄生物的优势增殖。
血清与生长因子补充
部分寄生物(如细胞内寄生虫)依赖宿主成分,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血红素或特定细胞因子以模拟宿主环境。
培养参数控制标准
温度梯度精确调控
根据不同寄生物的生理特性,设定恒温培养条件(如37℃模拟哺乳动物宿主环境,25℃适应环境寄生物),并避免温度波动导致代谢异常。
气体环境动态平衡
需严格调控CO₂浓度(5%-10%)、湿度(≥80%)及厌氧条件(通过气体置换或厌氧罐),确保寄生物呼吸代谢需求。
pH实时监测与缓冲
通过HEPES或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维持培养基pH稳定性(通常6.8-7.4),避免代谢产物积累导致环境酸化抑制生长。
分离纯化工艺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利用蔗糖或Percoll梯度液分离寄生物与宿主细胞碎片,通过差异沉降实现高纯度富集,适用于血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原虫分离。
免疫磁珠分选法
结合寄生物表面特异性抗原(如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使用抗体包被磁珠进行靶向捕获,显著提高分离效率与特异性。
显微操作单细胞分离
在倒置显微镜下通过显微针或激光捕获技术挑取单个寄生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