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5工作计划范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235工作计划

记得去年刚接手社区第三网格的工作时,我每天下班前都会在笔记本上画正字,数当天接到的居民求助——最多的一天画了七个正字,三十五个问题里,有二十三个是重复的:“电动车充电桩不够用”“老人买菜要走两站地”“楼道灯坏了三天没人修”。那天晚上我对着笔记本发呆,突然觉得不能再这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得有个能把这些问题串起来、一步步解决的计划。后来和网格里的老书记张叔、志愿者小李凑在办公室聊了三个晚上,把大家的想法揉到一起,就有了这个“11235工作计划”。说起来,你有没有过那种“看着一堆问题堆在眼前,必须拿出个章法来”的时刻?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觉得再难也得把居民的期待接住,不能让他们觉得“反映了也白反映”。

这个计划里的第一个“1”,是我们定的核心目标:用一年时间,让网格居民的“问题解决满意率”从当时的68%提到90%以上。你可能会说,90%是不是有点贪心?其实一开始我们也打鼓——毕竟网格里有426户居民,老人占了快三成,小孩多的家庭又总担心安全问题,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但张叔说:“满意率低,不是居民要求高,是咱们没把事做到他们心坎里。”我们翻了过去半年的记录,382条求助里,有156条是“重复求助”,比如充电桩的问题,前前后后有27户提过,要是能一次性解决这类“共性问题”,再把“个性问题”分类处理,90%其实是够得着的。就像咱们平时干活,目标得稍微踮踮脚,不然总在原地打转,你说对吧?

有了核心目标,就得找个“总开关”来带动,这就是第二个“1”——把“网格化精细服务”当成关键抓手。说简单点,就是让每个居民遇到事,都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人”。我们把网格分成了5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1名网格员、2名楼栋长、3名志愿者,相当于给每户居民“编了号”。选人的时候我们特别较真:1微网格的李姐在小区住了18年,谁家有老人、谁家孩子过敏她都门儿清,就让她当网格员;3微网格的小王是电工,志愿者就请他负责电路检修;5微网格有不少上班族,我们特意找了退休的王老师当楼栋长,白天帮大家代收快递。记得今年3月,4楼的陈阿姨凌晨2点给网格员小李打电话,说老伴突然喘不上气,子女都在外地。小李住得近,三分钟就跑到她家,一边帮着联系120,一边在业主群里喊“谁家有吸氧机”,5楼的张大哥立刻把家里的备用吸氧机送下来,后来医生说“多亏送医及时,再晚半小时就危险了”。你看,“精细服务”不是挂个牌子就完了,是真的让居民觉得“有事喊一声,就有人搭把手”,这种踏实感,比啥都重要。

光有抓手还不够,得有实实在在的事干,这就是“2”——两项重点任务,一个是“矛盾纠纷早化解”,一个是“便民服务送到家”。先说说矛盾纠纷吧,以前咱们处理矛盾,总有点“和稀泥”的意思,比如楼上漏水,调解完了“各让一步”,但双方心里还是有疙瘩。后来我们学了个“三步法”:先听情绪,再找症结,最后给方案。记得7月份,1号楼的老周和2楼的小夫妻因为噪音吵了快一个月——老周心脏不好,小夫妻家孩子刚学走路,总在屋里跑。一开始调解,老周拍着桌子说“再吵我就报警”,小夫妻也委屈“孩子小控制不住”。小李没急着劝,先带小夫妻去老周家,掀开窗帘让他们看:老周床头摆着一堆药,墙上贴满了“静养”的医嘱。小夫妻当场就红了眼,说“叔,我们真不知道您身体这么不好”。后来小夫妻买了泡沫地垫铺满客厅,老周还特意包了饺子送下去,说“孩子学走路是好事,叔理解”。你看,矛盾就像一团乱麻,硬扯只会越紧,得顺着纹路慢慢捋,先让双方“换个位置想”,问题就好办多了,你有没有过这种“换位思考后豁然开朗”的经历?

另一项重点任务是“便民服务送到家”。我们发现,网格里的老人和上班族最愁“跑腿”:老人买个菜要走15分钟到菜市场,上班族下班晚了,社区卫生站早就关门了。咱们就琢磨,能不能把“服务点”搬到居民“家门口”?我们联系了周边的超市,每天早上8点到10点,让他们派车送“平价菜摊”到小区门口,菜价和菜市场一样,还能帮忙挑拣;又和社区医院商量,每周二、四下午加开“晚班门诊”,方便上班族取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让志愿者每月上门两次,帮着代缴水电费、理发。记得82岁的赵奶奶,以前买菜要攥着小推车走20分钟,有次下雨路滑还摔了一跤。现在她每天早上拄着拐杖下楼,在菜摊前挑把新鲜的菠菜,笑着说“你们这是把超市开我眼皮子底下了”。其实便民服务不用多花哨,就是把居民“踮脚够不着”的事,变成“出门就能办”,这种“顺手的方便”,最能让人觉得暖心,你说是不是?

要把这些事落地,得有“靠山”,这就是“3”——三类保障措施:队伍提能、资源搭台、监督托底。先说说队伍提能吧,一开始网格员总说“居民问政策我答不上来”“调解时不知道怎么开口”。我们就搞了“每周两堂课”:周一学政策,比如最新的养老补贴怎么申请、孩子上学需要哪些材料;周三练沟通,请来街道的“调解能手”刘姐教我

文档评论(0)

小小梦想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小助手,资料用不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