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陈皮怎样制作
一、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陈皮制作的核心在于原料品质与前期处理,直接影响成品的香气、口感及陈化潜力。原料选择需从品种、成熟度、健康状态三方面综合考量,预处理则涉及清洗、开皮、去白瓤等关键步骤。
1.原料品种选择
陈皮的原料为柑橘类果实的果皮,不同品种的柑橘因挥发油、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制成的陈皮特性各有不同。常见可选品种包括:
(1)茶枝柑(新会柑):以广东新会地区种植的茶枝柑为佳,其果皮油室饱满(油室是果皮表面的微小凹陷,储存挥发油的主要结构),挥发油含量高(约2%-3%),黄酮类物质(如橙皮苷)丰富,陈化后香气层次复杂,是传统优质陈皮的代表原料;
(2)瓯柑:主产于浙江温州,果皮较薄,挥发油含量适中(约1.5%-2%),陈化后香气偏清新,适合偏好淡雅风味的人群;
(3)四会柑:广东四会地区种植,果皮厚度介于茶枝柑与瓯柑之间,油室分布均匀,陈化后甜香突出。
需注意,柠檬、柚子等非柑橘属果实的果皮不适合制作陈皮,因其挥发油成分(如柠檬烯占比过高)易导致陈化后苦涩味过重。
2.原料成熟度控制
柑橘需完全成熟后采摘,判断标准为果皮颜色由青转黄(茶枝柑以“三红”或“大红”阶段为佳,即果皮1/3转红至全红)。未成熟的青果(果皮全绿)挥发油中柠檬烯占比超过80%,陈化后易产生刺激气味;过熟果实(果皮发黄发皱)则油室已部分破裂,有效成分流失,影响陈化潜力。
3.原料健康状态筛选
需选择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果实。具体筛选方法:观察果皮表面是否有斑点(可能为病害)、虫蛀孔洞或破损;轻压果实,若局部发软或有汁液渗出,说明内部已腐烂;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时,可要求提供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如无报告,建议选择露天种植、少用化学药剂的果园产品)。
4.预处理操作步骤
(1)清洗:用30-40℃温水浸泡果实1-2分钟(水温过高易破坏果皮油室),随后用软毛刷轻刷果皮表面,去除灰尘、蜡质(部分市售柑橘为保鲜会打蜡)及微生物。注意避免长时间浸泡(不超过5分钟),防止水分渗入果皮内层,影响后续干燥效率。
(2)开皮:采用“正三刀法”或“对开法”。正三刀法适用于茶枝柑等果皮较厚的品种:用消毒后的不锈钢刀(避免铁锈污染)从果顶向果蒂划3刀,深度以不划破果肉为准,切口间距约1-1.5厘米,剥下果皮后自然展开成“三瓣状”;对开法适用于皮薄品种(如瓯柑):将果实横向切开,剥取半片果皮后展开成“两瓣状”。开皮时需保持果皮完整,避免撕裂油室。
(3)去白瓤(可选):白瓤是果皮内层的白色海绵状组织,含有较多果胶和水分,若保留过多易导致陈化期霉变。传统工艺中,新会陈皮通常保留少量白瓤(厚度约1-2毫米),以平衡香气与陈化稳定性;若追求更快陈化(如用于药用),可刮除大部分白瓤(保留0.5毫米以下)。刮白瓤时用竹片或塑料刮刀(金属刮刀易残留异味),沿果皮内层轻轻刮除,避免损伤外层油室层。
二、干燥工艺实施
干燥是将果皮水分降至安全范围(13%以下)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后续陈化过程中微生物(如黄曲霉)的滋生风险。常见干燥方式分为自然干燥与人工干燥,需根据气候条件选择。
1.自然干燥(日晒法)
适用于干燥少雨、日照充足的地区(如华南地区秋季),具体操作如下:
(1)摊晾:开皮后的果皮需先阴干2-3小时(避免阳光直射),使表面水分蒸发,防止暴晒导致油室破裂(油室破裂会使挥发油流失,香气变淡)。
(2)日晒:将果皮摊放在竹筛或纯棉布上(避免使用塑料材质,防止高温下释放有害物质),油室面朝上(外层),白瓤面朝下,置于通风、无遮挡的阳光下。每日日晒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4点(避开正午强光,防止果皮焦糊),单次日晒3-4小时后翻面,使两面均匀受热。
(3)干燥判断:连续日晒2-3天后,用手轻折果皮,若边缘微脆、中间仍有韧性(含水量约15%-18%),需继续日晒;直至果皮完全脆硬、对折不断(含水量≤13%),即完成干燥。
2.人工干燥(低温烘干法)
适用于阴雨天气或缺乏日照的地区,需控制温度与时间,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
(1)设备选择:建议使用热风循环烘箱或家用食品烘干机(温度可调范围30-60℃),避免使用微波炉(加热不均匀易焦糊)。
(2)温度设置:初始阶段温度控制在40-45℃(前2小时),使果皮表面水分缓慢蒸发;中期升温至50-55℃(持续3-4小时),加速内部水分排出;最后降至35-40℃(1-2小时),进行“回软”处理,防止果皮过度脆裂。
(3)摊放要求:果皮单层平铺在烘干架上,油室面朝上,层间距不小于5厘米,确保热风流通。每1小时翻动1次,避免局部过热。
(4)干燥终点:烘干总时间约6-8小时(具体时间因果皮厚度调整),最终含水量需≤13%(可用水分检测仪测量,或通过手感判断:果皮折之易断,断面无湿润感)。
三、陈化管理要点
陈化是陈皮品质提升的核心阶段,通过长期(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