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六章大豆蛋白制品加工
第一节大豆的化学组成与蛋白质特性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大豆的结构与化学组成(营养特性)种皮: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构成,约占大豆籽粒质量的8%。胚:约占大豆籽粒质量的2%。子叶:约占大豆籽粒质量的90%。显微结构:散在白色袋状细胞内的黑色团块为蛋白体,白色的细小颗粒圆球体内为脂肪。大豆的结构
(二)大豆的营养成分大豆蛋白质约占总质量的30~45%完全蛋白质,蛋氨酸、半胱氨酸略低清蛋白5%属非酸沉蛋白球蛋白(长轴与短轴之比小于10:1)90%酸沉蛋白(pH4.5沉淀析出)蛋白质大豆脂肪含量约为18~20%,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达97.5%。脂肪
(1)甘油酸酯(脂肪酸甘油酯)大豆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总脂肪酸量的60%以上,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具有阻止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的作用,被美国FDA称为健康食品。(2)磷脂大豆油中含有1.1%~3.2%的磷脂,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和肌醇磷脂,是人体大脑和肝脏所必需的物质。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乳化剂、抗氧化剂和营养添加剂。脑磷脂具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不皂化物:含0.5~1.6%,主要是甾醇类、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以及生育酚。碳水化合物大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5%,可分为可溶性与不溶性两大类。主要成分为蔗糖4%、棉子糖1%、水苏糖5%、毛芯花糖等低聚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除蔗糖外,都难以被人体所消化,棉子糖和水苏糖是双歧杆菌增殖因子。大豆中淀粉含量很低,几乎不含葡糖糖。
1蔗糖5%。水苏糖4%、棉子糖1%,称为大豆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成年人每日摄入2~3克大豆低聚糖(水苏糖、棉籽糖),能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充分增长,而产气夹膜杆菌和其它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害细菌有所下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果胶质、纤维素、淀粉(0.4-0.9%)是一种优良的膳食纤维。不溶性碳水化合物2
(三)酶及抗营养成分1、脂肪氧化酶在焙烤食品生产中,能够改善面粉的色泽和质量。在面粉中加入1%活性豆粉后,脂肪经脂肪氧化酶的作用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对胡萝卜素有漂白作用,使制品增白;将面筋蛋白质的巯基-SH氧化成-S-S-,从而改善面团的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pH值7~8时,活性最高。
大豆子粒破碎后,脂肪氧化酶使脂肪氧化降解,产生豆腥味。脂肪氧化酶对热不稳定,温度大于84℃时,脂肪氧化酶很快失活,而且很彻底,通过湿热处理或远红外处理或用半胱氨酸和柠檬酸将其浸泡液pH值调至3.5左右钝化酶活性。脲素酶(抗营养因子)易受热失活,且容易准确测定,常作为豆制品加热处理程度的指标。
胰蛋白酶抑制素(抗营养因子)其毒性是可引起胰脏肿大。在湿热条件下易失去活性,通常在100℃处理20min或120℃处理3min均可使其活性丧失90%以上。血球凝集素(抗营养因子)引起红血球凝聚,加热很快失去活性。皂苷(抗营养因子)具有溶血和毒性作用,起泡性强,对热稳定。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溃疡、抗过敏等功效。异黄酮(功能性因子):具抗氧化作用。
二、大豆蛋白质的溶解性1、氮溶解指数NSI=水溶氮/样品中的总氮×100%2、蛋白质分散指数PDI=水中分散的蛋白质/样品中总蛋白质×100%二者的测定原理相同,由于测定PDI的搅拌速度快,通常PDI值的测定结果略大于NSI值,我国一般测NSI。大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测定(GB/T5511-85)
3、与pH值的关系(p286)4、与盐浓度的关系当pH值为7~10时,随着盐浓度增加,大豆蛋白的溶解度降低,但当pH值为4~5时,添加食盐可提高植物蛋白的溶解度,如在0.5mol/L的NaCl溶液中,大豆蛋白质在pH4~5时的溶解指数由原来的10%增至40%~50%。盐溶液的种类不同,溶解度也不同:阴离子:F﹤C2O2﹤Cl﹤SO4﹤Br﹤I阳离子:Ca﹤Mg﹤Li﹤Na﹤KpH0.52.04.2~4.36.512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