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的植物学特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锦草的植物学特点

一、分类地位与系统归属

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Willd.)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蔷薇亚纲(Rosidae)、大戟目(Euphorbiales)。其学名中的“humifusa”源自拉丁语“humifusus”,意为“平铺地面”,直接反映了该物种的典型生长形态。需注意区分同属近缘种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二者形态相似但斑地锦叶片中部常有紫斑,可作为关键鉴别特征。

二、形态特征的详细解析

1、根系统结构

地锦草的根系为浅根系,主根不发达,通常形成须根群。主根长度约2-5厘米,直径0.5-1毫米,颜色呈黄白色;须根数量多且纤细,直径小于0.3毫米,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5-10厘米范围内。这种浅根结构使其在贫瘠土壤中能快速吸收表层水分和养分,但也导致其抗倒伏能力较弱,遇强降雨易发生植株倾斜。

2、茎的形态与生长方式

(1)茎的基本特征:茎呈匍匐状平铺地面生长,长度一般为5-30厘米,幼嫩时质地脆嫩,成熟后略木质化。茎的直径0.5-1.5毫米,表面光滑或具极细短柔毛,颜色随光照强度变化——光照充足时呈紫红色,荫蔽环境下多为绿色。

(2)分枝特性:茎节处易生不定根,每个节间长度1-3厘米,分枝角度约45-60度,分枝数量因生境而异,肥沃土壤中可形成5-10个一级分枝,贫瘠环境下仅2-3个。

3、叶的形态与功能

(1)叶序与叶形:叶为单叶对生(两片叶子在茎节两侧相对着生),偶见互生(同一节上仅一片叶子);叶片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0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偏斜(两侧不对称),叶缘具细锯齿(每侧约3-5个小齿)。

(2)叶的结构细节:叶片正面颜色为绿色或黄绿色,背面颜色较浅;叶柄极短,长约0.5-1毫米;叶片主脉明显,侧脉3-5对,呈羽状分布(类似羽毛的排列方式)。叶肉组织中含少量乳汁管(大戟科植物的典型特征,破裂后会流出白色乳汁),但乳汁量较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L.)等物种少。

4、花与花序特征

(1)花序类型:地锦草的花序为杯状聚伞花序(大戟属的典型花序结构),单生于叶腋(叶片与茎的夹角处)。每个杯状花序由1枚总苞(包裹花序的叶状结构)、数朵雄花和1朵雌花组成,总苞呈倒圆锥形,长约1毫米,顶端4裂(分成4个小裂片),裂片间具腺体(分泌结构),腺体呈肾形,淡红色。

(2)花的形态:雄花无花被(无花瓣、花萼),仅1枚雄蕊(雄性生殖器官);雌花也无花被,子房(雌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3室,花柱3枚,柱头2裂。花期集中在5-9月,单朵花开放时间约2-3天,群体花期可持续4个月以上。

5、果实与种子特性

(1)果实类型:果实为蒴果(由合生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开裂的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2-1.5毫米,表面光滑或具极细皱纹,成熟后3瓣裂(分成3个部分)。

(2)种子特征:种子呈卵形,长约0.8-1.2毫米,宽0.5-0.8毫米,表面具4-6条纵棱(纵向的凸起),颜色为褐色或黑褐色。种子千粒重约0.1-0.15克,休眠期较短(约1-2个月),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率可达60%-80%。

三、生长习性与环境需求

1、生境分布特点

地锦草为广布种,在我国除高寒地区(如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区域)外,其他省份均有分布,常见于海拔50-2000米的田边、路旁、山坡草地、林缘空地等开阔向阳处。其分布北界可达黑龙江省南部(北纬45°左右),南至海南省(北纬18°左右),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

2、光照需求

地锦草为阳性植物(需充足光照才能正常生长),最适日均光照时长为6-8小时。在荫蔽环境(如林下郁闭度>70%)中,植株会出现茎节细长、叶片黄化、开花数量减少等现象;强光环境(夏季正午光照强度>10万勒克斯)下,叶片会暂时卷曲以减少水分蒸发,但不会出现严重灼伤。

3、温度适应性

(1)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低于10℃时生长缓慢,5℃以下停止生长;高于35℃时,植株会通过关闭部分气孔减少蒸腾,但持续高温(>38℃且持续3天以上)会导致叶片萎蔫。

(2)抗寒性:种子可耐受-15℃低温,成株在短期(<48小时)-5℃环境下仍能存活,但地上部分会枯萎,次年春季由种子或残留的根芽萌发新株。

4、土壤与水分条件

(1)土壤类型:对地壤适应性强,在沙壤土、壤土、黏土中均可生长,以疏松透气的沙壤土最适宜(土壤容重1.2-1.4克/立方厘米)。耐贫瘠能力突出,在有机质含量<1%的土壤中仍能完成生活史(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但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3%)中生物量(植株总重量)可增加2-3倍。

(2)水分需求:耐旱性较强,土壤含水量降至10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