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贵州的风景特点
一、喀斯特地貌的立体呈现
贵州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独特地貌类型,常见峰林、溶洞、天坑等形态)分布最集中、类型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地表与地下的立体景观构成了风景的核心特征。
1、峰丛与峰林的空间层次
(1)峰丛的连座特征与视觉效果。峰丛是基座相连的山峰群,山体底部紧密衔接,顶部则分散为锥状或塔状峰体,形成“连座成林”的视觉效果。典型分布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平塘等地,如荔波峰丛漏斗地貌区,数百座山峰基座相连,高度多在300-500米,从观景台远眺,群峰如绿浪起伏,与下方的漏斗洼地(因溶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洼地)形成鲜明的高低对比,清晨常被薄雾笼罩,宛如水墨画卷。
(2)峰林的独立形态与典型分布区域。相较于峰丛,峰林的基座已被溶蚀分离,形成独立或稀疏分布的锥形山峰,高度一般在100-300米,形态更显挺拔。安顺、兴义等地是峰林集中分布区,如兴义万峰林,近两万座峰林呈南北向排列,峰体间距较大,底部常发育平坦的坝子(山间平地),农田、村落点缀其间,形成“峰林-坝子-田园”的复合景观,最佳观赏点为纳灰村附近的观景台,可俯瞰峰林与田园的和谐布局。
2、溶洞与天坑的地下奇观
(1)溶洞的形成机制与代表性景观。贵州地下广泛发育溶洞系统,其形成需数百万年:雨水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弱酸性水,渗入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裂隙,长期溶蚀、沉积作用下,逐渐形成洞穴空间,并在洞内发育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沉积物。以织金洞为例,洞内最宽处达175米,最高处150米,拥有40余种沉积形态,其中“银雨树”是罕见的塔状石笋,高17米,直径0.4米,由滴水沉积的方解石逐层生长形成,每百年仅增长约1厘米,其晶莹剔透的形态被誉为“溶洞瑰宝”。
(2)天坑的规模特征与生态价值。天坑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超大型负地形,口径与深度均超百米,多因地下河溶蚀或溶洞顶板塌陷形成。贵州平塘打岱河天坑群由12个天坑组成,最大口径约1800米,深度530米,坑壁陡峭如削,底部保留原始森林,形成独立的生态系统,栖息着多种特有动植物。天坑内湿度高、光照弱,部分植物演化出耐阴特性,如珍稀蕨类“崖姜蕨”,其叶片宽大可捕捉散射光,是研究喀斯特生态演化的活样本。
3、峡谷与地缝的垂直切割
(1)深切峡谷的成因与景观表现。贵州地势西高东低,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众多深切峡谷。以马岭河峡谷为例,峡谷总长74.8公里,最深处达280米,谷壁因长期水蚀、崩塌,形成层叠的钙华堆积(含碳酸钙的水流在岩壁沉积形成的固态物质),颜色呈黄、白、灰相间,如“壁画”般覆盖谷壁。峡谷内还分布近百条瀑布,雨季时水流从谷顶倾泻而下,形成“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
(2)地缝的狭窄与险峻特点。地缝是地表裂隙经溶蚀、侵蚀扩大形成的狭窄深沟,宽度多在1-5米,深度可达数十米。贵阳南江大峡谷的地缝景观最具代表性,游客可沿栈道穿行,两侧岩壁垂直如刀削,抬头仅见一线天空,地缝底部常有溪流潺潺,夏季清凉宜人,但需注意部分区域湿滑,建议穿防滑鞋游览。
二、水域景观的多元组合
贵州多山多水,河流、瀑布、湖泊、湿地等水域景观与喀斯特地貌相互作用,形成动态与静态交融的独特风景。
1、瀑布群的动态美感
(1)黄果树瀑布的规模与多级跌水结构。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宽101米,高77.8米,主瀑下方有犀牛潭承接,雨季最大流量可达1500立方米/秒,水流撞击潭水产生的水雾可升腾至百米高空,在阳光折射下常现彩虹。其独特之处在于“九级十八瀑”的群瀑体系,除主瀑外,还有陡坡塘瀑布(宽105米,平水期水流平缓如布,雨季则如吼龙)、银链坠潭瀑布(水流沿钙华滩面漫流,如银链坠入深潭)等,形成“一瀑为主,群瀑环绕”的立体景观。
(2)赤水丹霞瀑布群的色彩与生态融合。赤水市因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形成的红色山岩)与瀑布群的结合而独特,十丈洞瀑布高76米,宽80米,水流从红色岩壁倾泻而下,与周边的竹林、桫椤(濒危蕨类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形成红、绿、白的色彩对比。瀑布下方的丹霞石滩因含铁元素氧化呈红褐色,经水流冲刷后更显鲜艳,是摄影爱好者的“调色板”。
2、湖泊与湿地的静谧之美
(1)红枫湖的岛屿分布与季节性景观变化。红枫湖是贵州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湖内有178个岛屿,大岛如“龟岛”,面积超1平方公里,小岛仅数平方米。秋季(10-11月)是最佳观赏期,湖边枫树、乌桕树等红叶植物层林尽染,与碧水、白岛相映成趣;春季(3-4月)则可见樱花、桃花沿湖绽放,适合乘船游湖,感受“岛中有湖,湖中有岛”的幽美。
(2)草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观鸟最佳时段。草海是贵州最大的高原淡水湿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水质清澈,生长着40余种水生植物。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黑颈鹤、灰鹤、斑头雁等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