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囊萤夜读》《铁杵成针》.docxVIP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囊萤夜读》《铁杵成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囊萤夜读》与《铁杵成针》研习

夫文言者,中华之瑰宝,载道之津梁也。其言简意赅,韵味悠长,非潜心研习,难窥其堂奥。今选取《囊萤夜读》与《铁杵成针》两则,皆为劝学励志之经典小品,篇幅虽短,意蕴深远。冀学子们能借此砥砺心志,研习文言,于字句间体悟古人之智慧,于阅读中提升文学之素养。

一、《囊萤夜读》

(一)原文呈现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二)字词疏通

1.胤(yìn):指车胤,晋朝人,官至吏部尚书。

2.恭勤:恭敬勤勉。恭,肃敬也;勤,勤勉也。

3.倦:疲倦,懈怠。

4.博学多通:学识广博,通晓多方面知识。博,广博;通,通晓,明白。

5.贫:贫困,贫穷。

6.常:经常,常常。

7.得:得到,获得。

8.油:此处指灯油。

9.夏月:夏天的夜晚(或月份)。

10.则:连词,就,便。

11.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练,白色的熟绢;囊,口袋。

12.盛(chéng):装,放进。

13.数(shù)十:几十。

14.萤火:萤火虫。

15.以:介词,用来,用以。

16.照书:照亮书本。

17.以夜继日: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即日夜不停。以,用;继,接续。

18.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呀”,或可不译,此处表陈述语气。

(三)句段释义

车胤为人恭敬勤勉,学习从不感到疲倦,他学识渊博,通晓许多方面的知识。(然而)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来点灯读书)。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

(四)主旨探析

《囊萤夜读》记述了车胤在贫困条件下,利用萤火虫之光夜以继日刻苦读书的事迹。它颂扬了古人勤奋好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家贫不常得油”点明了客观条件的艰苦,但车胤并未因此消沉或放弃,反而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体现了他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知识的渴望。“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是其刻苦学习的结果,也是对后世学子的鞭策。此则故事启示我们,外在条件的优劣并非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内心的向学之志与不懈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五)思考与练习

1.车胤“博学多通”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一句,表现了车胤怎样的品质?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夜继日”学习精神的看法。

4.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二、《铁杵成针》

(一)原文呈现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字词疏通

1.磨针溪:地名,传说在今四川眉山象耳山。

2.象耳山:山名,在今四川省眉山市境内。

3.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4.李太白: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5.读书山中:(李白)在山中读书。省略句,省略主语“李白”。

6.未成:没有完成(学业)。成,完成。

7.弃去:放弃(学业)而离开。弃,放弃;去,离开。

8.过:经过。

9.是溪:这条溪。是,这,这个,指示代词。

10.逢:遇见,碰到。

11.老媪(ǎo):年老的妇女。媪,年老的妇人。

12.方:正在。

13.铁杵(chǔ):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这里指铁棒。

14.问之:(李白)向她询问。之,代词,指代老媪。省略句,省略主语“李白”和介词“于”(向)。

15.曰:说。

16.欲:想要,打算。

17.作:制作,打造。

18.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意志(或精神)感动。感,被……感动;其,代词,她的;意,意志,心意。被动句。

19.还(huán)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还,返回;卒,完成,结束;业,学业。

(三)句段释义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四)主旨探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时,因遇老媪欲将铁杵磨成针而深受触动,最终返回完成学业的故事。“未成,弃去”是李白最初的状态,反映了年轻人可能出现的浮躁与半途而废。而老媪“方磨铁杵”并言“欲作针”,其行为之执着与目标之坚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深深震撼了李白。“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是故事的转折点和结局,表明李白从老媪的行动中领悟到了“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此则故事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肯下苦功,就能成功。它也告诉我们

文档评论(0)

吴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