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护理查房.pptxVIP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护理查房.ppt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护理查房

WPS,aclicktounlimitedpossibilities

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演讲人

前言

作为手术室和外科病房的一线护理人员,我对硬膜外麻醉并不陌生。这些年,我参与过数百例硬膜外麻醉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也亲眼见证过麻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的患者术后头痛得不敢抬头,有的下肢麻木迟迟不恢复,甚至有一位老年患者因硬膜外血肿紧急返手术室清创……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硬膜外麻醉虽看似“常规”,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容不得半点疏忽。

今天的护理查房,我们以近期收治的一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例,从病例回顾到护理全程复盘,系统梳理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的观察要点与应对策略。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让团队更清晰地掌握“防-观-治”的全流程,也让年轻护士们明白:护理不仅是执行医嘱,更是“主动预见风险、及时阻断恶化”的关键角色。

病例介绍

先说说今天的主角——张阿姨(为保护隐私,用化名)。她是62岁的退休教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前评估无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150×10⁹/L,PT12秒)、无脊柱畸形,选择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镇静。

麻醉过程:麻醉医生于L2-3间隙穿刺,置管顺利,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无全脊麻表现,追加0.5%罗哌卡因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术中血压、心率平稳(血压120/70mmHg,心率75次/分),手术历时2小时,术毕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可自主抬臀),送返病房。

术后4小时,张阿姨主诉“后枕部持续性胀痛,坐起时加重,躺下稍缓解”,测血压110/60mmHg(较基础值下降约10%),心率85次/分,无恶心呕吐。值班护士初步判断“可能为低颅压性头痛”,立即通知医生并启动护理干预。

护理评估

针对张阿姨的情况,我们从“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进行了系统评估,这也是硬膜外麻醉患者护理的核心环节。

1.术前评估:风险预判的基础术前1天,我作为责任护士对张阿姨进行了访视。首先是一般情况:身高158cm,体重60kg,BMI23.8(正常范围),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自述“平时身体不错,偶尔腰痛”。接着是麻醉相关评估:患者脊柱无侧弯、无皮肤感染(穿刺点周围皮肤完整),凝血功能正常(前文已提及),既往无麻醉过敏史。心理状态方面,张阿姨有些紧张:“听说打麻药可能瘫痪?我这把年纪可经不起折腾。”这提示我们需重点关注她的焦虑情绪,避免因紧张影响麻醉效果或术后恢复。

护理评估

2.术中评估:动态监测的关键手术当天,我在手术室配合麻醉。穿刺时观察患者反应——张阿姨诉“穿刺点酸胀,无电击样痛”(无神经损伤迹象);注入试验量后,每2分钟测一次血压、心率,5分钟内无呼吸抑制、意识改变(排除全脊麻);追加麻醉药后,每5分钟评估麻醉平面(用棉签轻触皮肤),确认T10以下(符合手术需求);术中持续监测血压(波动在115-125/65-75mmHg)、血氧饱和度(98%-100%),患者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无局麻药中毒)。

3.术后评估:并发症识别的窗口术后返回病房后,我们立即启动“5-30-60”监测计划:术后5分钟测生命体征(血压115/70mmHg,心率78次/分),30分钟评估下肢运动(可自主屈膝)、感觉(对痛觉敏感),60分钟观察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张阿姨术后2小时主诉“切口轻微痛”(VAS评分3分),属正常范围;但术后4小时出现的头痛(VAS评分5分,坐起加重),是本次评估的关键异常点。

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护理诊断,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需针对性干预。

1.急性疼痛(头痛):与低颅压相关依据:患者主诉“后枕部胀痛,坐起时加重”,符合低颅压性头痛的典型表现(脑脊液漏导致颅内压降低,牵拉脑膜神经)。

2.潜在并发症:硬膜外血肿/感染/神经损伤依据:虽目前无血肿(穿刺点无肿胀、下肢运动正常)、无感染(体温36.8℃,穿刺点无红肿)、无神经损伤(下肢感觉对称)迹象,但硬膜外麻醉后24-48小时是并发症高发期,需持续警惕。

3.焦虑:与担心并发症预后相关依据:张阿姨反复询问“这头痛会不会留后遗症?”“是不是麻醉没打好?”,家属也表现出紧张情绪(频繁查看监护仪)。

护理目标与措施

针对上述诊断,我们制定了“缓解症状-预防恶化-心理支持”三位一体的护理目标,并细化了具体措施。

目标1:术后24小时内头痛缓解(VAS评分≤3分)措施:-体位干预:立即协助张阿姨去枕平卧(床头抬高≤15),减少脑脊液继续漏出;解释“平卧能降低头部高度,缓解脑膜牵拉”,取得配合。-补液治疗:遵医嘱予生理盐水1000ml静滴(每小时150ml),同时鼓励口服温水(每小时100-150ml),增加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