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牛蛙技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田养殖牛蛙技术

一、稻田的选择与工程改造

稻田是牛蛙养殖的基础载体,其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养殖效率与牛蛙健康。需结合水稻生长需求与牛蛙习性,进行科学选择与改造。

1、稻田选址要求

(1)水质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要求水源为天然河水或地下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进水口需远离养殖场、化工厂等污染源,水质需清澈,无异味,透明度≥30cm。

(2)地形与面积: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坡度≤5°的稻田,避免低洼易涝或高岗易旱区域。单块稻田面积以2-5亩为宜,过小不利于规模化管理,过大则易导致水质不均。

(3)土壤条件:以壤土或黏壤土为佳,这类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不易漏水。避免选择沙质土壤,因其保水性差,易导致环沟水位波动。

2、稻田工程改造

(1)开挖环沟与田间沟:沿田埂内侧挖一条环沟,宽度1.2-1.5m、深度0.6-0.8m,环沟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如5亩稻田,环沟面积约0.75-1亩)。同时,在稻田内部每隔5-8m挖一条纵向田间沟,宽度0.5-0.7m、深度0.3-0.4m,田间沟与环沟连通,形成“回”字形水系,为牛蛙提供栖息与躲避场所。

(2)筑埂与夯实:将开挖环沟的泥土堆在田埂上,加固田埂,使田埂高度达到0.8-1.0m、宽度0.5-0.6m,并用脚或机械夯实,防止漏水。田埂顶部需平整,便于安装防逃设施。

(3)安装防逃设施:在田埂四周设置防逃围栏,可选用高1.2-1.5m的塑料膜或铁丝网(网眼直径≤1cm)。塑料膜需用竹竿或木桩固定,底部埋入土壤0.2-0.3m,顶部向内倾斜15°-20°,防止牛蛙攀爬逃逸;铁丝网需用水泥柱固定,间距2-3m,底部同样埋入土壤0.2m。

(4)构建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设置在稻田高处,用直径10-15cm的PVC管连接水源,管口安装60目筛网,防止杂鱼、敌害生物进入;排水口设置在环沟最低处,用直径15-20cm的PVC管,管口安装40目筛网,防止牛蛙逃跑。排水口需低于环沟底部0.1m,确保环沟水能彻底排出。

二、牛蛙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质量是稻田养殖牛蛙成功的关键,需严格筛选健康苗种,并控制合理放养密度。

1、苗种选择标准

(1)规格一致:选择规格均匀的幼蛙,体重以20-30g/只为宜(体长约5-6cm)。若苗种大小差异过大,易出现大蛙吃小蛙的互残现象,降低成活率。

(2)健康状况:观察苗种的活力与外观,健康牛蛙应反应敏捷,用手触碰后迅速跳跃;皮肤光滑有光泽,无溃烂、红肿或寄生虫;眼睛明亮有神,无浑浊或突出;腹部平坦,无鼓胀或积水。

(3)种质纯正:优先选择经过人工选育的优良牛蛙品种(如美国牛蛙或古巴牛蛙的杂交种),避免购买野生或近亲繁殖的苗种,这类苗种抗病力弱,生长速度慢。

2、放养前准备

(1)稻田消毒:放养前10-15天,对稻田进行彻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75kg(块状生石灰需提前化水),均匀泼洒在稻田与环沟中,消灭土壤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及杂鱼、青蛙等敌害生物。消毒后7-10天,需向稻田注入新水,浸泡2-3天后排干,以降低生石灰残留。

(2)试水确认:消毒3-5天后,在环沟中放入少量鱼苗(如草鱼或鲢鱼)或蝌蚪,观察24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无死亡,说明稻田水质已适合牛蛙生存;若鱼苗死亡,需再次换水后重试。

3、放养技术要点

(1)放养时间:选择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放养(春季一般为4-5月,秋季为8-9月)。水温过低会导致牛蛙活动减少、摄食下降,影响生长;水温过高则易引发应激反应。

(2)放养密度:根据牛蛙规格调整密度。幼蛙阶段(20-30g/只)每平方米环沟放养8-10只(若环沟面积为1亩,可放5000-6000只);成蛙阶段(100g以上)每平方米放养3-5只(1亩环沟放2000-3000只)。若稻田中水稻生长茂密,可适当增加10%-15%的密度。

(3)放养方法:将牛蛙苗种装入盛有稻田水的塑料盆或桶中,缓慢倒入环沟边缘的浅水区,让其自行游入环沟。避免直接倾倒苗种,防止牛蛙因应激碰撞受伤。放养时需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

三、饲料投喂管理

牛蛙为肉食性动物,饲料投喂需兼顾营养均衡与成本控制,合理搭配天然饲料与人工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1、饲料种类与营养需求

(1)天然饲料:稻田中的昆虫(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蝌蚪、小型甲壳类(如水蚤)及水生昆虫(如蜻蜓幼虫)是牛蛙的天然饲料。可通过安装黑光灯增加天然饲料量——每2亩稻田安装1盏20W黑光灯,悬挂高度1.5-2m,每晚19:00-22:00开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吸引害虫,为牛蛙提供免费饲料。

(2)人工饲料:选择牛蛙专用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0%-45%(幼蛙阶段需45%,成蛙阶段需40%)、脂肪含量5%-8%、粗纤维≤3%。饲料粒径需与牛蛙口型匹配:幼蛙用2-3mm的颗粒料,成蛙用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