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
【1-202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斯泉也,弃于路隅①,人足罕至。
②四月间,雨潦②浸灌,偶有牧儿饷妇③,负缶盎④,饮濯其旁。七八月间,草深苔滑,蜗螺鳅鲋⑤,曳泅⑥自得。道上行旅,渴不得尝。岁时游人,一照眉发而去。
③蒙烟坠露,涵沙浮梗⑦,以寒冽自持,而不屑争名于瓯鼎⑧之间。此君子之独好,诚可赞也!
(节选自李昭玘《记白鹤泉》,有删改)
[注]①隅:角落。②潦:积水。③饷妇:送饭的妇人。④缶盎:陶质容器。⑤蜗螺鳅鲋:蜗牛、田螺、鳅鱼和鲫鱼。⑥曳泅:漂浮,游泳。⑦浮梗:漂浮的草木残枝。⑧瓯鼎:瓯,瓦盆;鼎,立国重器。此处指民间和朝廷。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B.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范仲淹《岳阳楼记》)
C.负缶盎????????????负者歌于途(欧阳修《醉翁亭记》)
D.岁时游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道上行旅,渴不得尝。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描述了发现小石潭的过程。
B.甲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描写鱼,也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澄纯净。
C.乙文写了路人在泉边的多种行为:有的饮濯其旁,有的渴不得尝,有的照影后离开。
D.乙文语言精炼,如“草深苔滑”,寥寥数字就写出了白鹤泉的荒芜。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景物,写作目的却各不相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8.C9.(1)阳光向下穿透水面,(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路上的行人,口渴却无法品尝(这里的泉水)。10.A11.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清幽景色,借景抒情,表达被贬后的孤寂、凄怆之情;乙文通过写白鹤泉被弃于路旁、少人问津的处境,托物言志,赞美其坚守寒冽、不与世俗争名的君子品格。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皆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却呈现出迥异的美学追求。《小石潭记》以移步换景的笔法,通过“清冽”“空游”等意象层层递进,最终归于“凄神寒骨”的孤寂,体现柳宗元贬谪后的幽独心境;《记白鹤泉》则用“蒙烟坠露”“寒冽自持”等冷峻笔调,赋予泉水晶莹高洁的君子品格,暗含作者不慕荣利的精神追求。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凄清、冷清/形容词,清澈;
B.动词,停留、待着/动词,处在、位于;
C.动词,背、背负/动词,背、背负;
D.形容词,游玩的/动词,交往、交流;
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重点词语:下,向下;澈,穿透;布,映、分布。
(2)重点词语:道上,路上;行旅,行人、赶路的人;得,能够;尝,品尝、喝。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写法及语言的赏析。
A.根据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等语句,表明作者是在行进过程中发现小石潭,观察位置随行动不断变化,属于“移步换景”的移动观察,选项中“定点观察”错误;
故选A。
11.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分析。
根据甲文第④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知,作者描绘小石潭四周寂静无人的环境,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直接点明环境带来的凄冷感受,因“其境过清”而匆匆离去。这种对清幽环境的描写,实则映射出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如同小石潭被竹林隔绝、人迹罕至,自己也身处荒僻之地,仕途失意的愁绪借景物传达出来。
根据甲文第②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知,表面写鱼在水中“空游”的自由,实则以鱼的无依无靠,侧面暗示作者被贬后漂泊无依的处境,乐景中暗藏哀情,最终在第④段的环境描写中爆发为直接的情感宣泄。
根据乙文第①段“斯泉也,弃于路隅,人足罕至……道上行旅,渴不得尝”可知,白鹤泉被弃于路边,牧儿饷妇仅偶尔在此饮濯,行人渴而不得尝,游人仅照影即离去,突出其被忽视、无人赏识的处境。这种描写类比君子怀才不遇却坚守本心的状态,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根据乙文第②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仿写补写.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作文.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散文阅读.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词语理解与运用.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名著阅读.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句子排序衔接、标点符号、病句.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基础知识综合.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文言文阅读.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名句名篇默写.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基础知识综合.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仿写补写.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字音字形.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句子排序衔接、标点符号、病句.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名句名篇默写.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小说阅读.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词语理解与运用.docx
- 重庆中考语文5年(21-25年)真题汇编教师版——综合性学习.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