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急性气管阻塞护理
一、背景:一场与死神的”呼吸竞速”
记得有年冬天值夜班,急诊送来了一位面色青紫的3岁男孩。家长哭着说孩子吃花生时跑跳,突然就不说话了,小手拼命抓脖子。当时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急性气管阻塞!那场景至今难忘——孩子的胸廓剧烈起伏却发不出声音,血氧饱和度从98%暴跌到65%,每一秒都像在和死神抢时间。这就是急性气管阻塞最真实的日常:它可能发生在孩子咬碎一颗坚果的瞬间,可能出现在老人吞咽不畅的饭后,也可能藏在过敏患者接触花粉的5分钟里,是呼吸系统最凶险的”急症雷区”。
急性气管阻塞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气管管腔突然变窄或闭塞,引发通气功能障碍的危急状态。从病理机制看,气管作为空气进入肺部的”主干道”,一旦阻塞超过3-5分钟,全身器官就会因严重缺氧出现不可逆损伤;若完全阻塞超过10分钟,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遗留脑损伤等后遗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急性气管阻塞导致的窒息死亡病例中,约60%发生在家庭场景,30%在医疗机构内,10%为意外事故,这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血泪。
二、现状:藏在生活里的”隐形杀手”
(一)高发人群的”脆弱画像”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气管阻塞的高危人群呈现明显的”两极特征”:一端是0-5岁的婴幼儿,他们乳牙未齐、吞咽反射不完善,加上好奇心强,常把硬币、纽扣、果冻等小物件塞进口中;另一端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肌肉萎缩、吞咽协调能力下降,或合并脑血管病导致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误吸。此外,意识障碍患者(如醉酒、癫痫发作后)、过敏体质者、长期卧床痰多的慢性病患者也是重点人群。曾接触过一位82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人喂饭时没注意,半块汤圆卡在气管里,等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瞳孔散大。
(二)临床处理的”三大痛点”
识别延迟: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很多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急促,家属常误以为”呛到了”,直到出现口唇发绀、意识模糊才送医。有位年轻妈妈曾自责:“孩子咳嗽了5分钟,我还以为他在闹着玩,早知道…”“早知道”背后是对早期信号的认知缺失。
处理手法不当:家庭场景中,部分家属会拍背”帮忙”,却可能让异物更深;或盲目用手指抠喉,导致黏膜损伤出血。曾见过一位父亲为救卡鱼刺的孩子,用筷子硬捅喉咙,结果鱼刺扎穿了气管,反而加重阻塞。
医疗资源差异:基层医院可能缺乏紧急气管切开设备,转运途中风险高;而大医院急诊虽设备齐全,但高峰时段可能因分诊延迟耽误黄金时间。
三、分析:从”堵”到”救”的病理与人性交织
(一)阻塞类型的”分门别类”
要做好护理,首先得”看透”阻塞的原因。常见类型有三:
1.机械性阻塞(占比60%):以异物吸入最典型,如儿童的玩具零件、老年人的碎骨,还有误吸的呕吐物。这类阻塞的特点是起病突然,患者多有”抓住脖子”的典型动作(海姆立克征)。
2.分泌性阻塞(占比30%):多见于长期卧床、意识不清的患者,因咳嗽反射减弱,痰液积聚形成”痰栓”。这类阻塞发展相对缓慢,但痰栓完全堵塞时同样致命,痰液颜色、黏稠度能提示感染程度(黄脓痰常提示细菌感染,白色泡沫痰可能与心功能有关)。
3.水肿性阻塞(占比10%):多因过敏(如药物、食物)或感染(如急性喉炎)引发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我曾护理过一位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用药后10分钟就出现喉头水肿,气管直径从1.5cm缩到0.3cm,像被无形的手掐住了脖子。
(二)缺氧进展的”时间刻度”
从阻塞发生到出现不可逆损伤,身体会经历”三级警报”:
-0-1分钟:代偿期。患者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氧降至90%左右。此时是黄金抢救期,正确手法可完全逆转。
-1-5分钟:失代偿期。缺氧波及大脑,患者出现烦躁、意识模糊,血氧低于80%,心率由快转慢(心肌缺氧),皮肤黏膜发绀(嘴唇、甲床最明显)。
-5分钟以上:衰竭期。脑细胞开始坏死,患者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也可能留下植物状态等严重后遗症。
(三)护理误区的”深度解析”
临床中常见两种错误认知:一是”等医生来处理”。曾有护士因不敢擅自操作,延误了海姆立克法的实施;二是”过度依赖仪器”。有次抢救中,护士坚持要等喉镜,却忽略了患者已经出现呼吸暂停,其实此时徒手开放气道更关键。护理的核心是”分秒必争”,但前提是”精准判断”。
四、措施:从”急救”到”监护”的全流程守护
(一)紧急阶段:黄金4分钟的”生死操作”
快速识别:观察”三征”——无法说话(气流不足)、无法咳嗽(完全阻塞)、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三凹征)。只要出现其中两项,立即启动急救。
海姆立克法的”精准应用”:
1岁以下婴儿:让婴儿趴在前臂,头低于躯干,用掌根在两肩胛骨间拍击5次;若无效,翻转至另一前臂,用两指在乳头连线下方快速按压5次(力度如按弹簧)。
成人/儿童(1岁以上):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腰部,一手握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3G4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onv.docx VIP
- WIP.010-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 按订单装配 (ATO) 制造.pdf VIP
- 2025入团考试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SG111-1~2: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2008合订本).docx VIP
- 最新水利工程维护养护定额标准.docx VIP
- IQ-FMECA软件操作手册—功能与使用.pdf VIP
- WIP.006-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资源事务处理.pdf VIP
- WIP.009-SIE EBS标准化操作手册-离散任务状态.pdf VIP
- 消防维保质量保证体系.docx VIP
- 2024年四川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