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课件.pptVIP

《六国论》教学课件.ppt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教学课件

第一章历史背景与作者介绍

宋代的国防困境与外交政策强干弱枝政策宋朝实行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军事力量,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实力相对薄弱。这种政策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但也造成了国防力量的不足。岁币外交宋朝向契丹(辽)、西夏等邻国缴纳大量岁币,以换取边境和平。每年支付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西夏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借古讽今苏洵通过《六国论》,以战国六国割地赂秦的历史教训,暗指北宋的岁币政策,警示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苏洵简介生平经历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早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直到27岁才幡然醒悟,发奋读书。苏洵虽然仕途不顺,但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政论文章。他的文章以议论见长,善于借古讽今,《六国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1036年(27岁)开始发奋读书1057年进京,文章受到欧阳修赏识1066年去世,享年57岁

苏洵画像与眉山故居通过这些历史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苏洵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眉山的山水滋养了这位文学大师,而他的故居至今仍然保存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后人前来缅怀。

战国末期六国概况韩地处中原,国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军事实力相对较弱赵地处北方,民风强悍,军事实力较强,有名将李牧等人魏曾经的霸主,但在秦国崛起后逐渐衰落,地理位置重要楚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独特,但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燕地处东北,国力有限,但有刺秦的壮烈历史齐地处东方,经济繁荣,但在政治上较为保守

六国破灭的普遍看法传统观点认为六国灭亡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或战术策略失误。这种观点强调外在的军事因素,认为秦国军队强大,六国难以抵抗。苏洵观点提出独特见解:弊在赂秦。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军事,而在于政治策略的错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论断颠覆了传统认知,将焦点从军事转向政治,从表象转向本质,体现了苏洵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第二章文章结构与核心论点解析《六国论》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苏洵运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从提出论点到分析论证,再到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逻辑清晰,说服力强。让我们深入解析这篇千古名文的精妙之处。

文章开篇论点开门见山文章开篇即提出核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独特视角颠覆传统认知,不从军事角度分析失败,而是从政治策略入手,提出赂秦是根本原因论证方向为全文的论证奠定基调,明确了分析的重点和方向这个开篇论点如醍醐灌顶,让读者立即明白作者的独特观点,为后续的详细论证做好了铺垫。苏洵不愧是议论文的高手,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赂秦的危害01秦国实力大增六国割地赂秦,使秦国不战而获得大量土地,其收益远超战胜所得。这些土地成为秦国进一步扩张的资本。02六国国力削弱六国为了换取一时的苟安,不断割让土地,导致自身实力逐渐衰弱,得不偿失。03形成恶性循环赂秦越多,秦国越强;秦国越强,对六国的威胁越大,六国只能继续赂秦。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赂秦政策的荒谬性和危害性。

赂秦导致的恶性循环割地赂秦六国为求一时安宁,割让土地给秦国秦国增强得到土地的秦国实力大增,野心更大威胁加剧强大的秦国对六国威胁更加严重更多赂秦六国恐惧之下,只能继续割地求和苏洵深刻地指出: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的命运在这种政策下已经注定了失败。

战国地图与秦国扩张示意1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2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3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4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5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6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秦统一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六国是如何一步步将土地割让给秦国,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这种视觉化的呈现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苏洵的论点。

不赂秦的三国命运齐国:坐观成败齐国虽然没有主动赂秦,但也没有援助其他五国共同抗秦。当五国相继灭亡后,齐国独木难支,最终也难逃被灭的命运。不赂者以赂者丧-体现了六国命运的相互关联性。燕国:孤注一掷燕国派遣荆轲刺秦,虽然体现了反抗精神,但刺杀失败后反而激怒了秦王,招致更猛烈的报复。这种孤立的反抗行动缺乏整体战略,注定失败。赵国:自毁长城赵国拥有李牧这样的名将,本有抗秦的实力,但却因为君王听信谗言,杀害了李牧,失去了最后的抗秦良机。内政的腐败导致了外交的失败。

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深意赂秦者妥协自身实力削弱强化秦国非赂者受牵连联盟裂痕扩大连锁覆灭苏洵通过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政治道理:在面临共同威胁时,个别国家的妥协退让会连累整个联盟。齐国虽然自己不赂秦,但因为其他国家的赂秦行为而受到牵连,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

文档评论(0)

scj1122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5135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