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文学典型

2.期待视野

3.陌生化

4.互文性

5.意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命题的双重性质?

3.简析叙事作品中“视角”的类型及其功能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论述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以经典小说为例,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四、文本分析题(15分)

阅读以下文本,从文学形象、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三个维度分析其审美特征。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了岸,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那人笑着说:‘不要拦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皮纸的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的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祖父就说:‘他送我好些钱,我绝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说:‘得了吗?等等看,再说。’翠翠说:‘爷爷,你真是个老坏人!’但老船夫老当益壮,坐在船头,使船缓缓的过去,到了河中心,他想起那两个实在可爱的人,于是把小竹管含在嘴边,吹起了婉转的曲子。”(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在作品中具有高度概括性与独特性的人物形象或意象。其核心特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能反映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本质(如阿Q代表辛亥革命前后未庄的国民性困境)。典型通过个别显现一般,通过偶然揭示必然,是艺术概括与艺术真实的集中体现。

2.期待视野:由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前已有的经验、思想、审美趣味等形成的心理图式。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活经验期待(如对社会背景的认知),二是艺术经验期待(如对文体、叙事模式的熟悉),三是价值期待(如对善恶、美丑的判断)。期待视野决定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方向与接受程度,同时文本也会通过“期待受挫”或“期待满足”反作用于读者,推动期待视野的更新(如读《红楼梦》时,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期待会被复杂的人物命运打破)。

3.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核心概念,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指通过语言技巧使日常经验“变形”,打破感知的自动化,重建对事物的新鲜感受。其目的是延长感知过程,强化审美体验。例如,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低头”的动作陌生化为“水莲花”的动态,使读者重新关注“温柔”的具体形态,而非惯性化的抽象理解。

4.互文性:法国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提出,指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文本(包括历史文本、文化文本、前人文本等)存在潜在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显在的引用(如鲁迅《狂人日记》对果戈里同名小说的戏仿)、隐性的影响(如《西游记》对民间志怪故事的吸收),或文化符码的共享(如“月亮”在中国诗词中普遍象征思乡)。互文性强调文本的开放性与文化传统的延续性,揭示了文学创作与接受的“对话性”本质。

5.意境: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指文学作品中情与景、意与象交融形成的审美境界。其特征是“境生象外”(司空图),即通过有限的物象传达无限的意蕴。例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仅描绘了山中秋夜的视觉与听觉意象,更通过“照”“流”的动态,传递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与超脱世俗的心境。意境追求“含蓄”与“余味”,强调读者在想象中完成审美再创造。

二、简答题

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关系: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者构成动态的有机整体。

文档评论(0)

都那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