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1总则
1.0.1为预防灾区过渡安置点火灾、减少和控制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自然灾害灾区过渡安置点的防火设计、火灾预防、消防站及灭火救援装备配置。
1.0.3灾区过渡安置点的建设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环保经济。
1.0.4灾区过渡安置点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术语
2.0.1过渡安置点transitionalsettlements
为满足自然灾害救援、受灾群众应急避难和过渡安置需要,统一规划建设的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聚居点。
2.0.2灾区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shelterindisasterareas
供受灾群众就近就地紧急疏散、避难、临时生活和集中救助的安全场所。
2.0.3临时聚居点temporarysettlements
灾后统一规划建设,供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居住、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并满足自然灾害救助需要的集居地。
2.0.4过渡安置房temporarybuilding
临时聚居点内建设的符合抗震防风等安全要求,具备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且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被拆除的简易房屋。
·3·
3灾区应急避难场所
3.0.1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在公园、绿地、广场、操场、体育场、停车场和其他安全的开阔地带。
3.0.2灾区应急避难场所与次生灾害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防火标准的规定。
灾区应急避难场所与易燃建筑区、可燃堆场等一般次生火灾危险源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30m的防火隔离带;与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厂房、仓库、储气站以及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等重大次生火灾或爆炸危险源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
3.0.3灾区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其用地面积、可持续运作时间和服务半径,可分为IⅡ、Ⅲ类。各类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宜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分类
类别
可持续运作时间(d)
用地面积
(m2)
人均占地面积(m2)
服务半径
(km)
I类
≥30
≥20000
≥3.0
≤5.0
Ⅱ类
11~29
≥10000
≥2.0
≤2.0
Ⅲ类
≤10
≥2000
≥1.5
≤0.5
3.0.4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按不同使用功能进行分区,并应按相关规定配备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通信广播等应急设施,设置明显标识。
3.0.5帐篷和篷布房区应划分防火分隔区,每一防火分隔区的占地面积不宜大于600m2,防火分隔区内的人行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m,防火分隔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12m。
3.0.6医疗、公共厨房和炊事集中点等帐篷和篷布房应划分为独
·4·
立的防火分隔区,与其他帐篷和篷布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m。
3.0.7帐篷篷布的阻燃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救灾帐篷》MZ/T011的规定。搭设篷布房采用的橡胶或塑料双面涂层化纤篷布,其阻燃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阻燃篷布通用技术条件》GA91的规定。
3.0.8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统一敷设电气线路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帐篷和篷布房内不得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和额定功率大于60W的白炽灯等发热量大的照明灯具。
3.0.9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通道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3.01x。
3.0.10帐篷和篷布房内使用明火时,应采取隔热、散热与防护等防火措施。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确需在帐篷和篷布房内设置火炉时,应采用设置烟囱的封闭式火炉,并应在火炉烟囱穿越篷布处采用不燃性隔热材料做防火保护,烟囱口宜加装防火帽或挡板。
·5·
4临时聚居点
4.1规划选址
4.1.1临时聚居点应结合灾后重建规划要求设置在交通条件便利、场地相对平整、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区域,应优先选用既有的广场、操场、公园、空旷地,不宜占用农田,并应避免对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4.1.2临时聚居点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涝、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次生灾害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2应避开水库和堰塞湖泄洪区、濒险水库下游地段;
3应避开现状危房、高大建筑物、重大污染源、高压输电走廊、高压燃气管道、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影响范围;
4应远离大树、铁塔和高压电杆等易受雷击的物体。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科患者转运途中突然病情变化应急预案.pptx VIP
- 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景家口至清水驿段扩容改造报告书.pdf VIP
-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护理问题及措施与健康指导.ppt VIP
- 零星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一种比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Cu-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中国农业银行超柜业务及账户管理相关知识考试试卷.docx VIP
- 第三章第一节SOLAS公约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ppt VIP
- 小学田径教学教案全集.docx VIP
- 屋面防水改造及屋面防水论文.doc VIP
- 宫颈癌术后尿储留的预防性护理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