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202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文言文详解:苏轼《石钟山记》、徐霞客《江源考》.docxVIP

江苏南京202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文言文详解:苏轼《石钟山记》、徐霞客《江源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材料一: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吆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韂之声,与向之噌呟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吆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竅坎镗韂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余邑正当大江入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而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溯流穷源,知其远者,亦以为发源岷山而已。

??余初考纪籍,按其发源,河自昆仑之北,江亦自昆仑之南,其远亦同也。余按岷江经成都至叙,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舍远而宗近,岂其源独与河异乎?非也!河源屡经寻讨,故始得其远;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其实岷之入江,与渭之入河,皆中国之支流,而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云南亦有二金沙江:一南流北转,即此江也;一南流下海,乃信度河也。云南诸志,俱不载其出入之异,互相疑混尚不悉其是一是二分北分南又何由辨其为源与否也。既不悉其孰远孰近,第见《禹贡》“岷山导江”之文,遂以江源归之,而不知禹之导,乃其为害于中国之始,非其滥觞发脉之始也。导江自岷山,而江源亦不出于岷山。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不第此也,岷流之南,又有大渡河,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选自徐霞客《江源考》)

1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互相A疑混B尚不悉C其是一D是二E分北F分南G又何由辨H其为源I与否也。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到、往,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的“适”意义不同。

B.作,演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作”意义相同。

C.按,考查,与《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曰”的“按”意义不同。

D.第,只是,与《与妻书》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的“第”意义相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夜访石钟山,绝壁下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的大石,山上磔磔云霄间的鹳鹤,都使得他心中激动,想一探究竟。

B.苏轼高兴地告诉儿子,大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噌吆和窾坎镗鞳之声,很像周景王无射钟和魏庄子歌钟的声音。

C.徐霞客认为,人们误把岷江作为长江源头的原因之一,是岷江能通舟楫,而金沙江水陆两路都难以逆流而上。

D.徐霞客指出,“岷山导江”记载的是大禹治水时在岷山疏导江水,不能据此理解岷山就是长江的发源地。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分)

(2)河源屡经寻讨,故始得其远;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4分)

15.苏轼和徐霞客对石钟山得名和长江源头的考察结论分别是什么?他们对问题的探究,给你哪些启示?(5分)

[答案详解]

11.[答案]BEG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原句标点:互相疑混,尚不悉其是一是二,分北分南,又何由辨其为源与否也。

1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作”意义是“兴建土木建筑”。

1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都使得他心中激动”错误,应该是心惊害怕。

14.[答案](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让它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

(2)黄河的源头经多次探寻考察,所以才得知它的源头远;长江的源头从来没有人探寻,所以只是将近处作为源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采分点:4分。“以”“虽”“鸣”“况”各1分。

(2)采分点:4分。“屡”“得”“问津”“宗”各1分。

15.参考答案:

(1)苏轼:石钟山得名于水石相击;

徐霞客:长江发源于金沙江而非岷山。(2分。每点1分)

(2)要有质疑精神,要有文献研究,要实地考察。(3分。每点1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概括要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