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判别泥沙来源的不确定性分析.pdfVIP

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判别泥沙来源的不确定性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卷第3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Vol.23No.3

2025年6月Scienc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Jun.2025

DOI:10.16843/j.sswc.2024099

引用格式:牛百成,吴作丽,陈琼,等.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判别泥沙来源的不确定性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5,

23(3):23−32.NIUBaicheng,WUZuoli,CHENQiong,etal.Uncertaintyanalysisofthesedimentsourcesresultingfrommultiple

compositefingerprintsmethod[J].Scienc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2025,23(3):23−32.

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判别泥沙来源的

不确定性分析

1,2,34,5224,53†

牛百成,吴作丽,陈琼,周强,方海燕,柳本立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重点实验室,610041,成都;2.青海师范大学国家

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810008,西宁;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

实验室/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730000,兰州;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

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100101,北京;5.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49,北京)

摘要:指纹法凭借其简便和直接等优点,已成为泥沙来源研究的主流判别方法之一。然而,在其实际应用中对

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及量化分析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风水交互侵蚀区,相关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选取西

北干旱区党河水库流域作为典型案例,依托高斯一阶近似方程,对多组复合指纹法判别泥沙来源所涉及的不确

定性展开评估。结果表明:多组复合指纹法用于泥沙来源判别时,其结果不确定性主要源自沉积区(汇),占总

不确定性比例48.0%,这或许是沉积区整合了所有物源区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时空变异特性所导致。从各物

源区来看,上游山区居首,达29.4%;戈壁次之,为18.5%;沙丘最小,仅3.1%,这可能与样品数量和样品代表性密

.

切相关。在运用多组复合指纹法判别泥沙来源时,沉积区对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最显著。后续研究中应适当增

加采样数量,以便精准反映各产沙区地球化学特征。此外,合理选择适宜的粒径范围是指纹法识别泥沙来源的

关键。

关键词:物源判别;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不确定性;干旱区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523400500000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7日上传了初级会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