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诀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诀窍

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古诗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一、储备表达技巧

方面的知识,避免“无米之炊”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答好古诗词鉴赏类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1.表达方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五种。古诗词鉴赏中涉及较多的是抒情和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和议论。

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常见的描写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常见的描写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从远到近、由上到下等。

2.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使用比较多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等,用法跟现代作品中的用法基本相同。

3.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使用较多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烘托、对比、象征、渲染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想象、借景抒情、对比、烘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借代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把握几个思考角度,做到十拿九稳

1.从情和景的角度入手。

这是古诗词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从情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比如,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或者是托物言志等。从景物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以及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例如,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或细节描写,是虚实结合还是动静结合,甚或是白描等。具体做法是迅速再现相关知识并结合诗词内容加以比对,快速排除后留下最明显的作为预备答案。

【示例】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问题: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从景物的角度看,该词虽然是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中的“堵”字,“削碎中原路”中的“削”字,都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和形象;“风低削碎中原路”一句更是让人仿佛看到了鹰在广阔的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

2.从内容角度思考联与联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古代诗歌两联或两句在内容上常常构成对比或衬托关系——有时是一动一静,有时是一虚一实。

【示例】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题: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解析:最后两句一句写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一句写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

具体地讲,一是要分清主要意象和次要意象,二是要看是否运用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三是要分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看有无运用对比等表现手法,四是要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看有无象征意义。

【示例】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问题: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解析:全词从头到尾只写了两种意象——梅花和雪花。词的上阕,“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在冬天而气质不同。“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基本上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是说梅与雪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品质上是有高低之分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两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文档评论(0)

flowssd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