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JournalofClinicalPersonalizedMedicine临床个性化医学,2025,4(2),383-387
PublishedOnlineApril2025inHans./journal/jcpm
/10.12677/jcpm.2025.42188
盆壁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1例
张灵玲,沈思*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
收稿日期:2025年2月28日;录用日期:2025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5年3月31日
摘要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angiofibro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腹股沟区、男
性阴囊及女性外阴,中年女性多见。然而未曾有盆壁CAF的案例报道,现将我院收录的盆壁富于细胞性
血管纤维瘤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盆壁肿瘤,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计算机体层成像
ACaseReport:CellularAngiofibromaof
PelvicWall
LinglingZhang,SiShen*
DepartmentofRa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Jina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thstst
Received:Feb.28,2025;accepted:Mar.21,2025;published:Mar.31,2025
Abstract
Cellularangiofibroma(CAF)isararebenignmesenchymaltumourthatoccursintheinguinalregion,
malescrotumandfemalevulva,andismorecommoninmiddle-agedwomen.However,nocaseof
CAFofthepelvicwallhasbeenreported.Wereportthefollowingcaseofcellularangiofibromaof
thepelvicwallinourhospital.
Keywords
PelvicWallTumour,CellularAngiofibroma,ComputedTomography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张灵玲,沈思.盆壁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1例[J].临床个性化医学,2025,4(2):383-387.
DOI:10.12677/jcpm.2025.42188
张灵玲,沈思
Copyright©2025byauthor(s)andHansPublishersInc.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licenses/by/4.0/
OpenAccess
1.引言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angiofibro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和
临床表现使其在诊断和研究中备受关注。该肿瘤主要由大量增殖的毛细血管前成血管细胞组成,多见于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且在皮肤或皮下组织中更为常见,但也不排除内脏器官或其他部位出现的可能性。
尽管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遗传因素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尤其是与胎盘功能异常相关的综合征似乎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由于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对其病理机制和临床管理的
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