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PAGE1—
关于磨练的文言文
摘要:“磨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乎人格塑造、事业成就的核心命题,文言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磨练思想与实践智慧。本文以先秦至明清文言文为语料,从“内涵界定—经典事例—思想阐释—现实启示”四层构建内容体系,系统梳理文言文中磨练的本义与引申义,精选圣贤修身、志士苦志、文人淬笔等典型事例,解析儒家“动心忍性”、道家“历劫成道”等思想内涵,并结合当代社会需求提炼磨练精神的现实价值,为读者提供兼具文言积累与人生启迪的深度内容。
关键词:磨练;文言文;经典事例;思想内涵;现实意义
一、文言文中“磨练”的内涵界定
“磨练”一词在文言文中多以“磨”“炼”“砺”“淬”等单字或并列结构呈现,其内涵随语境发展从物理加工延伸至精神锻造,体现了古人对“历经艰难而升华”的认知。
1.1字源本义与语义演变
1.1.1“磨”与“炼”的本义
“磨”本义为用石具研磨器物,《说文解字》:“磨,石硙也。”其甲骨文字形像两石相磨之状,最初用于玉石、谷物等的加工。如《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指古代加工骨、玉、石的四道工序——“切”(切割)、“磋”(粗糙打磨)、“琢”(雕刻)、“磨”(精细研磨),后引申为对品德、学问的反复砥砺,孔子曾以“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君子修身之严谨;“炼”本义为冶炼金属,《说文解字》:“炼,铄冶金也。”金文“炼”字从“金”从“火”,直观体现“烈火熔金”的过程,如《周易·系辞上》“形而下者谓之器”,孔颖达疏“冶炼成器,必以火炼”,后引申为历经艰难考验而提纯升华。二者组合为“磨练”,既保留“反复加工”的过程性,又凸显“去芜存菁”的transformative特质,成为精神锻造的核心隐喻。
1.1.2文言文中的引申义
在文言语境中,“磨练”的引申义聚焦于精神层面,形成三重维度的内涵体系:
一是人格的砥砺:强调通过道德实践与自我反省磨练品性。如《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即每日多次反省自身,将学习与自省结合,实现人格的渐进磨练;《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以“三省”的日常实践,诠释了人格磨练的具体路径。
二是意志的锤炼:将外在艰难转化为内在意志的坚韧性。如《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以“五苦”(苦志、劳筋、饿肤、空身、乱为)概括磨练的具体形式,认为唯有历经这些考验,才能“动心忍性”(触动内心、坚韧性情),提升担当大任的能力。
三是才能的锻造:主张通过后天实践与专业训练磨练技艺。如《韩非子·显学》“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以“箭需矫正、木需加工”为喻,说明才能需经后天磨练而成;《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进一步将“金砺则利”与“君子博学”类比,强调专业磨练与道德修养的统一性。
1.2与“磨练”相关的文言词汇集群
文言文中与“磨练”意涵相近的词汇形成丰富集群,涵盖过程、方法、境界等不同层面,体现古人对磨练的细腻认知:
-砥砺:兼指磨砺器物与锤炼品行,强调“磨”与“励”的双重作用。《墨子·节葬下》“砥砺其行,以务致士”,指通过磨砺行为来招揽贤士;《后汉书·黄琼传》“砥节厉行,直道而行”,则聚焦于品德的砥砺,成为后世“砥砺名节”的滥觞。
-切磋:源于《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指玉石加工,后引申为通过相互研讨、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磨练。《论语·学而》虽未直写“切磋”,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暗含朋友间切磋学问的意涵;朱熹注“切磋,谓加工琢磨”,明确其“相互磨练”的核心义。
-淬砺:原指金属淬火与磨砺,后喻指历经严峻考验而锋芒更盛。《汉书·冯奉世传》“宜淬砺锋锷,以诛有罪”,以兵器淬砺喻指军队磨砺锋芒;《宋史·何铸传》“铸为人刚正,淬砺廉隅”,则将“淬砺”用于人格修养,强调在艰难中磨练节操。
-艰贞:出自《周易·明夷》,指在艰危环境中坚守正道以磨练心性。《周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无咎”,孔颖达疏“艰贞者,处艰危而能守正”,如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艰贞”磨练的典范;《后汉书·卢植传》“植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学终辞归,阖门教授。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卢植在奢华环境中坚守治学初心,亦是“艰贞”磨练的体现。
-磨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