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四)
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元前276年,秦将司马错伐楚受挫于黔中郡,战略重心转向巴蜀。李冰任蜀郡守后,
经三年实地勘察,发现岷江出山口处存在天然坡度差,这为自流灌溉系统创造了地理条件。
李冰利用这一天然坡度差设计并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构成。其设计遵循“乘势利导,因
时制宜”原则,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精密系统:
鱼嘴分水堤:长800米,顶宽30米,采用竹笼卵石垒筑。岷江流经鱼嘴时,受“离心
力”作用,形成“凹岸引清水、凸岸排浑水”的自然分沙模式——表层低含沙水流向凹岸(东
侧)汇入内江,底层高含沙水则被推向凸岸(西侧)的外江主流道排走,年均排沙量超内江
1.5倍,从根源上避免灌溉系统淤塞。春耕枯水期,内江凭借深窄河道阻力小的优势,自动
引入60%以上水量,经总长1165公里的干渠网络滋养成都平原;夏秋汛期,宽浅的外江主
河道迅速分流超60%洪水,彻底终结“蜀人几为鱼”的洪灾威胁。东汉《风俗通义》记载:
“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唐代诗人岑参在《石犀行》中赞其“江水初
荡潏,蜀人几为鱼。李冰守蜀时,功与神禹俱”,可见其工程成效之显著。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鱼嘴下游1.2公里处,堰顶海拔730米。当内江流量超过380立方
米/秒时,水流借助弯道环流与堰体高度差形成直径15米的水平漩涡,将粒径超0.2毫米的
砂石抛入外江,年排沙量达80万立方米。现代流体力学模拟显示,飞沙堰的排沙效率比现
代混凝土堰体高出23%。
宝瓶口引水口:通过“火焚水激”法凿穿玉垒山形成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峡
口。峡底埋设始于东汉的“卧铁”,现存四根分别铸于明万历、清同治年间,作为岁修时“深
淘滩”的基准。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分析其原理:“峡口束水,势若建瓴,
虽暴雨骤至,而引水量恒如刻漏。”宝瓶口与飞沙堰配合,形成动态平衡系统:当内江水位
超过警戒线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溢出;当水位不足时,宝瓶口的束水效应可提升流速,确
保灌溉用水优先分配。
宋代《堤堰志》详细记载岁修标准:“每岁霜降后,役夫三千,淘滩至铁板底,深一丈
二尺。”元代《蜀堰碑》记载岁修“用竹六万斤,役夫七百人”,“淘必及底,底有铁板,
不及责堰不固”。《蜀堰碑》还提到,为解决都江堰维护中的截流的难题,元代引入了“杩
槎”截流技术,用三脚木架装卵石形成临时围堰,实现枯水期河道截流,为岁修创造条件。
清代形成“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管护规范。
与古埃及依赖巨型水坝、两河流域依靠密集渠网不同,都江堰开创“无坝引水”模式,形成
可持续的耗散结构系统。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评价:“都江堰的生态智慧远超罗马引水渠,
它展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都江堰证明人类可
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续工程。”
(摘编自《中国古代水利科技史》,科学出版社)
材料二:
五代吴越时期,钱镠设立“撩浅军”专业治水队伍,奠定塘浦圩田体系基础。这支由两
万名士兵组成的队伍,“以兵代役,浚河筑堤”,形成“十里一横塘,七里一纵浦”的初级
水网。至北宋景祐年间,范仲淹推行“修圩、浚浦、置闸”三策,将水网标准化为“五里横
塘,七里纵浦”:横塘间距250米,底宽8米;纵浦间距350米,底宽12米。每个圩区约
500亩,四周筑“圩岸”高3米,顶宽1.5米,形成“金城环圩”之势。明代《吴中水利书》
记载:“圩岸之制,高厚各三丈,基广五丈,顶收一丈,外坡植柳,内坡种苇,固若金汤。”
塘浦圩田系统形成了立体农业结构:
高圩田:种植桑树(每亩200株)、苎麻(套种于桑间),桑叶养蚕,麻皮织布。南宋《陈
旉农书》记载:“蚕沙饲鱼,其塘泥肥桑,循环相资,十倍其利。”
中圩田:水稻与油菜轮作(早稻-晚稻-油菜三年轮替),稻秆制蓑衣,菜籽榨油。明代
《天工开物》称:“苏湖之米,粒大而莹,岁供京师四百万石。”
低圩田:开挖“棋盘塘”(每塘1亩),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塘泥作基肥。
元代王祯《农书》详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甘肃省多校2025届高三高考前模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广东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广西柳州市2025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贵州省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五)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5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南省漯河市名校2025届高三三模(5月模拟冲刺)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南省南阳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5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重庆市西南名校联盟“ 3+3+3”2025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试题(解析版).pdf
- 河南省安阳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 河南省新乡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一).docx
- 湖北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 湖南省2025届高考模拟数学试题(一)(含解析).docx
- 湖南省湘潭市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 江西省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docx
- 江西省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docx
- 江西省新余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最近下载
- 第4课 认识编码 课件 黔科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ppt
- 漫漫自考路,悠悠自学情.docx VIP
- 2025年国培卫健、粤医云3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测试卷-2(无答案).docx VIP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浙江专用)压轴题06 相似相关压轴题(教师版).docx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PSP版波斯王子启示游戏攻略.doc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综合(面积问题)(含解析).docx VIP
- 2009~2012社保缴费基数(全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与圆综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