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化疗患者拒绝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XXX性别:X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床号:XX联系方式:XXXXXXXXXXX(注:仅为示例,实际以患者信息为准)
经治医师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以下内容,患者及家属表示充分理解并确认:
一、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必要性及医学依据说明
中心静脉置管术(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等)是肿瘤化疗患者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2022版)》及《化疗药物外渗防治专家共识》,对于需接受≥4周期化疗、使用刺激性/腐蚀性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奥沙利铂、紫杉醇脂质体等)、外周静脉条件差(存在静脉炎病史、反复穿刺史、血管细弱/硬化等)的患者,推荐首选中心静脉置管。其核心医学价值在于:
1.建立长期、安全的静脉通道: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快(约2000-3000ml/min),可快速稀释化疗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理论上外渗风险0.5%(外周静脉穿刺外渗风险约5-10%);
2.减少反复穿刺痛苦:中心静脉导管可留置4-12个月(PICC)或30天(中心静脉导管CVC),避免每周2-3次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及血管损伤;
3.保障化疗方案连续性:外周静脉因药物刺激易发生静脉炎(发生率约30-50%),严重时需暂停化疗调整血管,影响治疗周期;而中心静脉置管可维持稳定的静脉通路,确保化疗按计划进行;
4.降低并发症风险:外周静脉反复穿刺可能导致局部血肿(发生率约15%)、静脉血栓(发生率约8-12%)、感染(局部感染率约5%);中心静脉置管通过规范维护(如每周换药、冲封管),感染率可控制在1-3%,血栓发生率约2-5%,显著低于外周静脉反复穿刺的累积风险。
经评估,患者本次化疗方案为“XX方案”(具体方案:XX药物XXmg/m2d1,XX药物XXmgd1-5),其中XX药物属于腐蚀性药物(PH值5或9,渗透压600mOsm/L),外渗后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需外科清创甚至植皮);XX药物为刺激性药物,长期外周输注可引起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热、痛,严重时静脉闭塞)。患者既往化疗史显示:前2周期化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第2周期第3次穿刺时发生药物外渗(左侧手背肿胀,经硫酸镁湿敷+喜辽妥涂抹1周后缓解),且当前外周静脉条件评估:双侧上肢可见3条静脉(左侧贵要静脉直径2.1mm,右侧头静脉直径1.8mm),均存在条索状硬化(超声提示静脉内膜毛糙,血流速度减慢至15cm/s,正常30cm/s),属“困难静脉穿刺”范畴(根据INS静脉治疗指南,静脉直径2mm或存在硬化视为高风险)。因此,经治医师团队(包括肿瘤内科医师、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一致建议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以保障化疗安全。
二、拒绝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替代方案及局限性
若患者坚持拒绝中心静脉置管,替代方案为继续使用外周静脉穿刺进行化疗。但需明确以下局限性及风险:
1.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当前外周静脉条件差(直径细、硬化),首次穿刺成功率预计约60%(正常人群90%),可能需2-3次尝试(每次穿刺失败增加局部血肿、神经损伤风险);
2.药物外渗风险显著升高: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进程为:0-6小时出现红肿胀痛,6-24小时形成水疱/坏死,3-7天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深度可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层)。即使及时处理(如回抽药物、局部封闭、冷敷/热敷),仍有15-20%患者需外科干预(清创术、VSD负压吸引或植皮);
3.静脉炎高发:刺激性药物长期外周输注可引发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约40-60%),表现为穿刺点沿静脉走向的红线(长度5cm)、触痛、局部皮温升高。若未及时处理(如暂停输液、抬高患肢、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约30%可发展为血栓性静脉炎(静脉内血栓形成,超声可见管腔内低回声充填),需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并可能永久丧失该静脉通路;
4.治疗周期延误风险:若发生严重静脉炎或外渗,可能需暂停化疗3-7天(等待静脉修复或创面愈合),影响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剂量强度降低15%以上可导致肿瘤控制率下降约10%);
5.长期血管损伤:反复外周穿刺及药物刺激可导致“静脉耗竭”(表现为四肢无可用外周静脉),后期若需抢救性治疗(如急救用药、营养支持)时可能需行股静脉穿刺(感染风险更高)或切开置管(增加创伤)。
三、患者拒绝的具体理由及医生针对性解释记录
患者及家属经充分沟通后,明确表示拒绝中心静脉置管术,具体理由及医生解释如下:
患者陈述1:“听说置管要做手术,我害怕疼。”
医生解释:中心静脉置管术(以PICC为例)为微创操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可视化程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