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文言文阅读《浣溪沙》《后赤壁赋》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诗歌+文言文阅读《浣溪沙》《后赤壁赋》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诗歌+文言文阅读《浣溪沙》《后赤壁赋》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①而上,履巉岩②,登虬龙③,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④其所止而休焉。

(有删减)

【注】①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②巉岩:险峻的山石。③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④听:任凭。

124.下列对以上古诗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中词人在明媚春光里,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

B.《浣溪沙》中词人将生活的哲理情思融入到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

C.《后赤壁赋》首段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及同行者,也写出了春夜赏月之乐。

D.《后赤壁赋》情景兼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1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12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步自雪堂????自:????(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从:

(3)曾日月之几何几何:????(4)反而登舟????????????反:

127.把文中画横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128.面对眼前景色,《浣溪沙》和《后赤壁赋》中的情感均有变化,简要分析两者在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124.C125.C126.自:从从:跟从,跟随几何:多少反:通“返”,返回127.(1)四下里看看,心里十分快乐,(我们)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2)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128.共同点:都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不同点:《浣溪沙》中的惋惜伤感和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后赤壁赋》触景生情,由乐生悲。

【解析】1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结合“是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可知,应为秋夜;

故选C。

12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中“予”作主语,“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为并列关系,均为心理描写,应断开;

正确划分为: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故选C。

1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从雪堂出发。自:从;

(2)句意为: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从:跟从;

(3)句意为:才相隔多少日子。几何:多少;

(4)句意为:回到船上。反:通“返”,返回。

12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顾,四处看看;乐,快乐;行歌相答,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2)句重点词语:于是,这样;携,携带;复,再次。

12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甲文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乙文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可知,两文都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但一经与“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