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朗诵赛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初衷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朗诵则是打开文本情感的钥匙。这些年和学生们相处时,常能发现一个矛盾:孩子们捧着课本读《春》《背影》时,声音里总缺了点“活气”——要么像念说明书般机械,要么因害羞而刻意压低;可轮到他们偷偷用手机模仿短视频里的配音时,倒能把“大江东去”吼得气势如虹。这让我突然明白:不是孩子们不会表达,而是缺少一个能让他们放下顾虑、专注感受文字温度的舞台。
语文朗诵赛的诞生,正是想为这份“表达欲”搭一座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孩子们在抑扬顿挫中触摸文字的肌理,在情感共鸣里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更重要的是,让经典诗词、名家散文不再是试卷上的考点,而成为他们能“说出口的故事”。
二、活动目标与定位
(一)基础目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培养“三感”:语音的准确度(平翘舌、前后鼻音)、节奏的层次感(停顿、重音的处理)、情感的代入感(根据文本内容调整语气强弱)。让学生从“能读通”进阶到“能读活”。
(二)核心目标:深化文本理解深度
要求选手在准备过程中,不仅要“背熟”篇目,更要“读懂”背后的情感——比如读《乡愁》时,得琢磨“邮票”“船票”这些意象为何能勾起普遍的思念;读《少年中国说》时,要体会梁启超笔下“红日初升”的蓬勃朝气从何而来。通过朗诵倒逼文本细读,让“理解”真正发生。
(三)延伸目标:厚植文化传承基因
精选涵盖诗词、散文、寓言等多种体裁的经典篇目,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有“小荷才露”的细腻;既有现代作家的生活哲思,也有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让孩子们在声浪中听见文化的脉络,在共鸣里种下传承的种子。
三、组织架构与分工
为确保活动有序推进,成立“语文朗诵赛组委会”,下设四个专项工作组,职责划分如下:
(一)策划执行组(3-5人)
由语文教研组牵头,负责整体方案设计、流程把控、选手指导(赛前开设2次公益培训课,讲解朗诵技巧)、突发情况预案制定(如设备故障、选手临时弃权等)。组内成员需提前1个月完成所有流程彩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B计划”。
(二)宣传推广组(2-3人)
由校团委和学生通讯社成员组成,负责前期造势与后期传播。前期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班级群推送活动海报(重点突出“零门槛报名”“全程录像可回看”等亮点);赛中通过校园公众号实时发布选手风采片段;赛后制作“朗诵名场面”合集,在学校文化长廊展出优秀选手的备赛故事。
(三)评审监督组(5-7人)
邀请3名语文骨干教师(侧重文本理解评分)、2名校外朗诵爱好者(侧重表达技巧评分)、1名学生代表(侧重“共情度”评分)组成。赛前需统一评分标准,并签署“公平承诺书”;赛中设置“评分复核环节”,若选手对分数有异议,可在赛后1小时内提交书面复核申请。
(四)后勤保障组(4-6人)
由总务处和学生会生活部联合负责,具体包括场地布置(舞台背景板设计需融入“书卷”“墨笔”等语文元素)、设备调试(确保音响、话筒、投影无杂音)、物资准备(奖杯、证书、矿泉水、号码牌等)、秩序维护(引导观众就座,提醒手机静音)。特别注意:舞台台阶需包裹防滑垫,后台设置“候场区”避免选手拥挤。
四、活动流程与环节设计
(一)前期筹备阶段(赛前3-4周)
宣传报名:通过班级动员会、校园公告栏、家长群三重渠道宣传,明确“小学组(3-6年级)”“初中组(7-9年级)”两个组别,报名方式为“个人自荐+班级推荐”(每班最多推荐3人,个人自荐不设上限)。
篇目确认:组委会提前发布《朗诵篇目参考清单》,包含必选篇目(如《匆匆》《石灰吟》等课标推荐篇目)和自选篇目(需提前提交内容审核,确保积极向上、无争议)。
赛前培训:开赛前2周,由策划执行组组织2场公益培训课。第一场讲“基础技巧”(如何找重音、怎么控制语速),第二场请往届优秀选手分享“备赛心得”(比如“对着镜子练表情”“给家人预演找问题”)。
(二)赛中执行阶段(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初赛(班级选拔赛,赛前1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担任评委。要求选手脱稿朗诵(3-5分钟),重点考察“语音准确度”和“文本熟悉度”。每班选拔3-5名选手晋级校级复赛(确保参与面,避免“只选尖子生”)。
第二轮:复赛(校级淘汰赛,赛中第1天)
按组别分组,每组10-15人,采用“抽签排序+现场朗诵”形式。除基础朗诵外,增加“即兴选段朗读”环节(从经典篇目中随机抽取100字左右片段,准备3分钟后朗诵),重点考察“应变能力”和“情感转化能力”。每组前6名晋级决赛。
第三轮:决赛(校级展演赛,赛中第2天)
设置“个人朗诵”“师生同台”“情景朗诵”三个环节:
个人朗诵:选手可搭配背景音乐、简单道具(如折扇、灯笼),突出“个性化表达”;
师生同台:由晋级选手邀请一位语文老师,共同朗诵一篇经典(如《岳阳楼记》师生对诵),展现“教学相长”;
情景朗诵:以4-6人为一组,将散文
文档评论(0)